我携山河画卷,穿越古今追光

第264章 榫卯与秧苗(2 / 5)

操办接待诸事。”

林羽和苏瑶对视一眼,眼中同时闪过惊喜的光芒。

林羽微微颔首,语气坚定:

“朝鲜乃吾大明藩属之国,长久以来,与我朝往来甚密,情谊深厚。此番交流,恰似干柴遇烈火,必能碰撞出绚烂火花,为两国开创崭新发展契机。李大人,时不吾待,吾等即刻前往迎接。”

一行人匆匆赶到京城的驿站,驿站内早已布置得整洁有序,彰显着大明作为天朝上国的风范。

朱红色的大门,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处处透露着精致与大气。

朴孝文身着一袭华丽的朝鲜服饰,头戴乌纱帽,正站在厅内等候。

见林羽等人进来,他的眼中立刻闪过一丝敬意,连忙上前几步,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

“久仰林先生和苏姑娘大名,今日得见,实乃朴某之荣幸。此次前来,一是为了表达吾朝鲜对大明恭顺之意,二是希望能与大明分享吾国在农业与水利方面技艺,共同谋求进步与发展。”

他的汉语说得极为流利,声音中充满了诚恳,让人感受到他的真挚情谊……

林羽连忙拱手回礼,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

“朴使者客气了。吾朝在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也多有成果,正盼着能与贵国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他的笑容如同春风拂面,让人倍感亲切,仿佛两国之间的情谊在此刻又加深了几分。

次日,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如宝石,洁白的云朵如同般飘浮在空中。

双方在工部衙门宽敞明亮的大厅内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大厅四周,摆放着各种精美的瓷器和书画,彰显着大明的文化底蕴。

朴孝文率先展示了朝鲜改良的水车,这水车造型独特,与明朝常见的水车大不相同。

它的轮轴上布满了精巧的叶片,在水流的推动下,能够平稳而高效地运转。

“此水车设计得甚是精巧!”

苏瑶不禁赞叹道,她的眼中闪烁着欣赏的光芒:

“若是在吾朝南方水乡推广,凭借其在水流较缓情况下也能高效提水特性,定能节省不少人力,大大提高灌溉效率。”

然而,一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工部老工匠却微微皱起眉头,面露怀疑之色:

“此水车看似精巧,然吾朝幅员广袤,南有水乡泽国,北有干旱之地,水情变幻多端,各地水流之速、河道之宽窄,皆有所异,恐此水车难以普适于诸地也。”

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岁月的沧桑,仿佛在诉说着大明山河的广袤与复杂。

一时间,气氛变得有些微妙。

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林羽,似乎都在等待他的决断。

林羽微微沉吟片刻,然后抬起头,目光坚定而自信:

“吾以为可先于京城近郊之农田试行。夫实践乃验真理之唯一准则,唯经由实际操持与察视,方可知此水车于吾朝国情究竟适否。”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如同洪钟般在大厅内回响,让众人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紧张的气氛也随之缓和下来。

林羽嘴角噙着一抹浅笑,有条不紊地向朴孝文展开了话匣子,详细介绍起明朝新研发的灌溉技术与农具。

他一边说,一边缓缓展开手中的图纸,那图纸像是被赋予了生命,其上的线条与标注仿佛活过来一般。

朴孝文瞬间被吸引,整个人不自觉地微微前倾,双眼死死地盯着图纸,那眼神好似要把每一个细节都烙印在心底。

他时而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时而又因困惑双眉紧蹙,一有疑问,便像个求知欲旺盛的孩童,赶忙抛出问题,眼中满是对知识的如饥似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