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三百九十章 只能以七尺之躯许国(5 / 6)

的内容当然极为重要,这是思想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尽信书那是腐儒。

张居正思前想后又开口说道:“陛下,熊廷弼不能在全楚会馆。”

“为何不能?”朱翊钧一愣,放下了茶杯疑惑的问道:“仅朕所知,熊大的天分,应该让先生有爱才之心才对。”

“他就是天分太高,所以不能在全楚会馆。”张居正又重复了一遍,他知道皇帝只要细想,就能明白。

朱翊钧立刻明白了张居正的担忧,立刻马上说道:“不,他是湖广江夏人,他就该在全楚会馆。”

张居正是明摄宗,他的地位、他做的事儿,注定了他的政治继承人就只能是皇帝,否则就是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

“先生,朕已经大婚亲政了。”朱翊钧十分明确的陈述了自己的理由,张居正在丁忧之后,已经归政于皇帝了,现在张居正可以收个门下弟子,找个楚党的继承人了。

张居正的身后名,朱翊钧来守护,大明的新政必须要坚持到底,作为大明皇帝也需要更多的助力,来共同维护新政的成果。

“谢陛下隆恩。”张居正看陛下坚持,选择了谢恩。

有时候,看着陛下的作为,张居正也会升起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那就是自己死后,真的能求荣得荣,陛下给徐阶物理下头,徐阶已经求辱得辱了,自己的确也可以稍微轻松一些,考虑一下自己。

海瑞说张居正是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熊廷弼是给老天给大明的忠良和挽歌,是给大明皇帝的礼物,何尝不是给张居正的礼物呢?一个湖广江夏人,一个天分极高,文武双全的忠良。

“这就对了嘛。”朱翊钧笑呵呵的说道。

张居正在历史上归政的时间为万历八年二月,张居正上《归政乞休疏》,以高位不可以久窃,大权不可以久居为由,请求致仕归政。

在奏疏中,张居正谈到了自己布衣出身,谈到了隆庆皇帝的环召之恩,诉说了自己对国朝的忠诚,初步实现了中外的安宁,该是功成身退,把一个初步健全的大明还给皇帝了。

彼时,张居正的考成法,已经彻底完成了草榜糊名,底册填名,将人事任命权完全收回了吏部;

经济上,完全成了全国土地的丈量,初步实现了还田;

文化上,禁止了私自讲学,增加了若干学社,整饬学政;

军事上,大明京营锐卒已达九万之众,春秋大阅已经检校。

做到这一步,张居正才决定,拜手稽首而归政。

就是在这个时候,矛盾爆发了,年满十八岁的万历皇帝,是想要让张居正归政的,可是李太后只有一句:先生辅尔至三十岁,那时再作商量。

至此,张居正死后被清算已然成为了必然。

而现在,李太后对国事那是问都不问,张居正在万历五年顺利归政,朱翊钧都有闲工夫给张居正找徒弟了。

“前段时间格物院铸了几门炮,这其中最大的十三斤火炮,重约四千四百斤,炮长为一丈二尺,这火炮,戚帅说,守城和舰船可用。”朱翊钧和张居正聊起了皇家格物院的产物。

十三斤火炮只是其中的一个,这个火炮,射程大约在一千五百步左右,如果是吊射,能打到十里之外,再加上开花弹和延迟引信,让火炮撕裂敌人步兵的威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开花弹和延时引信,就是一个铁壳里塞着火药,爆炸的时候,可以把里面的铁蒺藜破片式撒入敌阵之中,延时引信是个木盘,上面有十二个刻度,代表着引信燃烧的时间,最远射程为十二里,这火炮命中率在一千五百步外,全看老天爷的心情了,不过这种火炮最有用的地方,就是火力覆盖。

十三斤火炮最先部署在了抚顺,李成梁一共拿了四架,激发了三次,十二炮,击退了一股三百余人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