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谢再义:等四川之乱平定,还不是任由朝廷拿捏?(2 / 5)

但随着时间流逝,哪怕是弹压的蜀军士卒都有些敷衍。

是夜,剑门关内发生骚乱,蜀军将校率领四千兵卒,逃离关城,向成都府逃亡,与高渤以及陈渊率领的白莲教众发生冲突。

双方火并,死伤不可胜计。

虽然乱局最终得以平定,但蜀军将校军心更为动摇,大批将士对高家更为不满。

或者说,先前葭萌关之战,蜀军在关城之上伤亡不少,可谓四川近二十年最大的一次伤亡,当时,蜀军将校士卒就对高家颇有微词。

至于,四川土司番将的兵马,只是冷眼旁观。

凌晨时分,关衙之中,灯火通明,人影憧憧。

高铖全身戎装,腰按宝剑,在厅堂中来回踱步,梁柱上的灯火映照着那肃然的面容,看向从外面风风火火进来的高渤,问道:“二弟,情况怎么样?”

高渤面色凝重,语气低沉道:“兄长,死伤了两千多人,不少将校都是同乡,同室操戈,将校士卒怨气很大。”

“这……”高铖嘴巴张了张,终究重重叹了一口气。

他现在终于体会到了一句老话,兵败如山倒!

如今的高家就是大势已去的境遇,突飞猛进的势头一泻,原本因为受高家恩惠,而心向高家的军将,意志也不再那般坚定了。

继续阅读

高渤道:“兄长,我瞧着土司番将也有异心,先前借其兵力弹压乱军,为其婉拒。”

高铖面色变幻了下,冷声道:“剑门关还守得住,他们就这般墙头草,实在让人心寒,当年父亲对他们百般善待。”

其实这话,土司番酋并不苟同,因为当初高仲平对四川土司更多还是威慑、恐吓为主。

所谓,威大于德。

高渤道:“兄长,要不唤赵王还有魏王殿下、梁王殿下过来,一同商议计策?”

高铖点了点头,道:“将人唤过来,一人计短,两人计长。”

高渤转身去相请陈渊、陈然。

另外一边儿,彤彤灯火映照之下,陈然手里正在拿着一封书信,借着烛火映照,其上娟秀字迹清晰可见。

正是宋皇后的劝降书信。

在半个月前,陈然就收到了这封书信,从一开始的恼羞成怒,再到现在的无奈、平静。

这会儿,陈炜进入厢房之中,关切地看向陈然,道:“兄长,外面的乱军平定了。”

陈然叹了一口气,道:“大势已去啊。”

成都府被攻破,明眼人都看出来,剑门关的蜀军已不可能再翻盘了。

陈炜宽慰道:“兄长,剑门关地势险要,只要再坚守两个月,我军还有转败为胜的机会。”

陈然转过脸来,苦笑一声,道:“六弟自己信这种话吗?”

陈炜一时语塞。

陈然默然片刻,叹道:“败了,我们不是贾子钰的对手。”

他从当初父皇立楚王为东宫之时,开始起事,一晃眼也有一年,经过圈禁和在四川兴兵讨贾,但辗转来回,诸事不成。

陈炜闻言,忙说道:“兄长不要灰心,我们还有机会。”

这位当初暴躁乖戾的梁王,经过这一年的颠簸和磨练,性情也变得沉稳了许多。

陈然转眸看向陈炜,说道:“六弟,先前母后的劝降信看到了吧?”

“兄长不是说过,绝不投降吗?”陈炜心头一惊,问道。

陈然道:“我不可能再回京城了,但六弟不一样。”

他们是母后的两个儿子,总要留一个。

陈炜闻言,身形剧震,目瞪口呆地看向那蟒服青年。

陈然面上现出坚定之色,道:“如果事不可挽,六弟就投降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