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

第216章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终章)(2 / 7)

声了,赵旭见他反应很快,笑吟吟的说:“徐兄不知将来有何打算?赵某不才,听闻徐兄为盖世之才,如果徐兄能助我一臂之力,赵某幸甚!”

赵旭问的奇巧,徐世绩却明白了:无论一个人一天吃的什么,总之吃饱就行,而李密这些人在瓦岗山造反,为的是推翻大隋政权,而赵旭在大隋做了大将军,目的何尝不是一样,大家不过“吃”内容和方法不同罢了。

徐世绩是聪明人,自从上了瓦岗山之后,和大隋官兵打了好几次,输赢都有,深知大隋的将领也不是吃素的,这个赵旭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谋略和格局比李密不知高了多少,只是自己与他萍水相逢,要是贸然答应,岂不被他轻看?

赵旭见徐世绩在思索,也不催问,只说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人生匆匆,不过百年光阴,做事自然要选择快捷的直接的,如同庖丁解牛,刀快而手顺,则事半功倍,否则徒劳无益。”

“人人都想成功,无非时也命也。所谓胜败寸许间,热血抛河山,相约征途上,生涯尽几回?”

本来赵旭说的慷慨激昂,后来话音里却带了无数的寂寞萧瑟,徐世绩听了心里感慨,问:“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早些和李密翟让等人联系,里外合应,岂不事半功倍?”

继续阅读

徐世绩说的是赵旭在朝里和李密的瓦岗军一起里应外合推翻大隋政权,赵旭说:“此一时彼一时,有时候计划没有变化快,大丈夫处世,只能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谋划是应该有的,但更应该随机应变,事从权宜。”

徐世绩沉吟了一下,说:“既然赵家兄弟吐露心迹,对徐某如此坦诚,某自然知道择木而栖这个道理,不过还要等见到李密王伯当这些人,将话说明白,这个请大将军谅解。”

赵旭原本碰到徐世绩就是偶然,也没有想过立即就能让他跟着自己,于是笑着点头:“我与你今晚说的话,今后也会直接给李密王伯当他们说,不过徐兄能转告也行。右卫大将军府在哪里不难打听,徐兄如果考虑周全,我必扫榻相迎。”

这时萧莹端着茶壶进来,赵旭亲自为徐世绩倒茶,两人还没有再说话,猛听得远处一片呼喊,夹杂着悲戚之声,萧莹皱眉,快步打开窗户,只见偏东方向灯火通明,哀声阵阵,恍惚听到人声说是太子薨了。

太子杨昭死了?

赵旭和萧莹对视一眼,起身对徐世绩说:“今日会晤,三生有幸,我时刻等着和徐兄再次秉烛夜谈,促膝谈心。”

如果真的是太子死了,赵旭这个大将军必然事务繁忙,徐世绩拱手,也不做态,出门而去,赵旭将萧莹一抱,在她耳垂上轻轻一吻,低声说:“最近我不能来了,你要是有空,就去府上,咱们从长计议。”

萧莹被赵旭亲的全身酥软,心里涟漪一片,有很多话还没有和赵旭说,这下匆匆又要离别。看着他下了楼,心说太子死了,那么接下来皇帝又要立谁为太子呢?

赵旭急急的到了府里,一进门就听到禀报,说秦叔宝回来了。赵旭大喜,嘴里大声叫道:“秦兄在哪里?秦兄何在?叔宝哥哥!”

秦叔宝在前厅坐着等赵旭,听到赵旭老远的就喊叫自己,声音热切,心里懵然感动,连忙答应着往外走,厅里其余的两人对视一眼,心说怪不得秦叔宝如此推崇这个大将军,听声音就知道古道热肠,不是一般的人。

赵旭跑了过来,看到秦叔宝虽然依旧清瘦,但精神矍铄,哪还有往日病恹恹的样子,又看到跟着秦叔宝的还有两个大汉,都是虎狼身材,宛如铁塔,一看就是好汉,他先和秦叔宝双臂紧紧相握,嘴上不住的说道:“想煞我了!哥哥可好?怎么才来!我这里都急疯了——这两位壮士是……”

秦琼也是真情流露,抓着赵旭的胳膊介绍道:“这位是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