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的声音中带了点哭腔:
“11·20案发的前几天,我路过学校门口,亲眼看见了那个社会青年,在威胁罗翰!”
“那个男的流里流气的,一身纹身,我有些害怕,就没管。”
这符合网站上,凶手的照片。
但这符合现实么?
陈极心中微凉。
他仔细地观察着周老师的脸,看着对方懊悔的神情是如此真挚,似乎发自内心的为当年之事愧疚。
“周老师。”
陈极说道,语速非常快,如连珠弹一样:“麻烦你回答我几个问题,就当为了罗翰。”
“一:罗翰的死因,是刀伤,还是钝器砸伤?”
周老师立刻回答到:“刀伤。”
“左胸口被插了一刀。”
陈极静了几秒,又问:“二:你看见罗翰在校门口外时,那个小混混是不是在勒索?”
周老师依旧很快地应了一声:“是。”
陈极:“三:你报警了吗?”
周老师:“没有,我感到很愧疚。”
陈极:“四:校门口时,小混混威胁罗翰的时候,手里拿刀了吗?”
周老师:“拿了。”
“就是杀了罗翰的那把刀。”
陈极:“那你为什么不报警?”
周老师:“.......”
周老师:“我记错了,好像没拿刀。”
陈极静静地凝视着周老师。
办公室是如此的安静,屋外灰暗的天光被窗帘所遮挡,周老师的眼睛看上去有些发红。
“罗翰的死因是钝器砸伤,还是窒息而死?”
继续阅读
陈极继续发问,重复了第一个问题,换了种问法。
周老师:“刀伤。”
“左胸口被插了一刀。”
陈极:“校门口外,你看见罗翰的死因是什么?”
周老师:“刀伤。”
“左胸口被插了一刀。
陈极止住了话语。
罗翰的死亡地点在东河体育公园,校门外是周老师声称看见第一次勒索的地点。
那时罗翰还没死。
而且,周老师先说不记得了,后来又清楚地指出罗翰身上刀伤的具体位置,且用词和新闻上如出一辙,一个字都没改。
还有,能写出那样悼文的周老师,会温和地告诉罗翰他会长高的周老师,会驱逐疑似社会青年的周老师.....
不会做出,知道学生被勒索,还无动于衷的事。
一旦谈论起罗翰死前的经历,周老师就会被自动触发回答,将凶手引向小混混。
而这其中,最关键的词,就是【罗翰的死因】。
只要问起死因,哪怕问句完全不符合逻辑,答案也只会是:
“刀伤。”
“左胸口被插了一刀。”
因为这是新闻报道上宣称的死因。
陈极理清了思路,默默地站了起来,望着面前如同人机一般的周老师,轻声说道:
“周老师。”
“最后一个问题。”
“罗翰的尸体,是不是只剩一张皮了?”
办公室寂静得如同坟墓一般.....
周老师死机了。
没有回答,就是最好的回答。
陈极重重地叹了声气,知道在这里已经得不到更多的线索了。
他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不时看看表。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
陈极忽然猛地站了起来,手持猴子玩偶,往周老师的眼睛旁边戳去!
一条淡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