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孟党的大战后,那杀神一般的萧宁,已然刷新了他们的认识。
二人相视无言,许府内,焦灼沉默的气氛弥漫。
然而,就在他们还在叹息之际,远处忽然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报——!”一名亲卫冲入书房,神情激动,喘着粗气说道:
“禀报老爷,霍大人!有您最关注的北境之事……”
许居正和霍纲闻言,猛地站直了身子,一脸的彷徨:
“怎么?莫非,又丢了几州?”
“不,是好消息!”
“好消息?”
霍纲神情一凝。
许居正也猛然一愣,难以置信地看着亲卫:“什么?!这会的北境,还能有何好消息啊?”
“是昌南王!昌南王方才在朝中,与荀直大统领禀报,将带领十五万兵马,驰援北境!”
“什么?”
这话一出,许居正和那霍纲纷纷愣住了,大脑一片空白,脸上写满震惊与茫然。
他们刚才还在讨论萧宁的策略,以为他会按兵不动,等待时机,却没想到,萧宁竟然已经上书要出兵北境,亲率大军前去迎敌。
最重要的是!
还是十五万兵马?
这?
开什么玩笑?
昌南王什么时候,手下有这么多人了?
“这怎么可能……”许居正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与钦佩,“我们都以为他会选择等待,可他……竟然为了北境百姓,放弃了坐收渔利的机会。”
霍纲也感到不可思议:“这与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萧宁,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啊?”
许居正缓缓坐回椅子,脸上露出一丝苦笑:“他比我们想得更有担当。我们自以为聪明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却没想到,他做出的选择早已超出了我们这些老臣的见识。”
“其实,最让我难以理解的,还是这十五万兵马的问题。”
许居正走到地图前,左看右看:
“临州军,哈烈的军马,满打满算,也就七万人啊。他从哪里,找来了十五万兵马啊?”
“只怕,只有等出征之日,我们才能得到答案了啊。”
另外一边。
洛陵城,李百万给萧宁安排的庭院之内。
清冷的月光洒在昌南王府的庭院中,银辉映照着篝火,火光摇曳,蒙尚元、路舟山以及王夫子三人,围坐在石桌旁。
桌上的酒壶散发着浓郁的香气,酒已煮沸,正是畅谈的时刻。
萧宁端坐在主位,神色沉静,眼神中却透着一丝未曾表露的决断。
蒙尚元、路舟山等人环坐两侧,神情各异。
酒香虽浓,气氛却显得有些凝重。
蒙尚元轻轻抿了一口酒,放下酒杯,开口劝道:
“萧王爷,您此时若选择出兵北境,恐怕要冒极大的风险。眼下五王与穆起章正互相厮杀,咱们只需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继续阅读
“等他们两败俱伤之时,您便可以坐收渔翁之利。此时出兵,实在不智。”
路舟山同样点了点头,目光深沉:“蒙大统领所言极是。王爷,如今洛陵大捷,朝廷对您多有忌惮,眼下正是稳固势力的关键时刻。”
“我们按兵不动,坐看局势变化,等北境敌军疲惫时,再出手便是最佳时机。何必急于一时?出兵北境,除了会耗费您的兵力之外,对您并无半分益处啊。
两人的话语中充满了冷静的分析与策略,无论从权谋还是现实角度,按兵不动显然是最稳妥的选择。
萧宁抬起头,望着头顶的明月,神情变得深邃而复杂。
月光如水,洒在他略显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