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末世的文弱书生

第二十八章 行不?(1 / 3)

何大不在意周县尉对他的看法,就算以前,官老爷和大户人家对他们平时也没什么好脸色。

那时候他都不在意,现在更是无所谓。

不过,他倒是更愿意跟温故说说话。

带他们去找铁匠的路上,何大给温故介绍了那位姓于的铁匠。

“世道乱起来的时候,他家里老人没熬住。于家兄弟二人,于老大是铁匠,早就成了婚,他夫人姓马,两人有个七岁多的女儿。

“于老二和我年纪差不多,我跟他说过几次话,以前在县城帮贵人跑腿的时候认识的。”

简言之,一起当过街溜子。

“于家兄弟可曾正式取过名?”温故问。

“好像是叫……于钢,于堂?”何大想了想回道。

他们平时都是直接喊姓氏加排行,不怎么叫名,难记。

温故赞道:“好名字!”

何大:?

这名字很好吗?听起来像鱼缸鱼塘,有什么好的?

还不如我给自己取的“何丘”呢!

何大撇撇嘴,继续道:“听说他家曾祖辈当过小武将,之前谭县令在的时候,还经常把于老大征过去做事呢。

“于家老大性子闷,但生得高大,以前经常跟官府的人打交道,也积累了不少人脉,城里还有好些人曾在他家当过护院,愿意给他面子。”

所以,现在即便县衙没人,城内的几个民间势力即便需要铁匠,也多是以劝说拉拢为主,而不是逼迫。

何大这也是让温故有个心理准备,找于铁匠做事,别来威逼那一套。

温故理解。

官府管控行业的从业人员,什么样的人都见过,这种时候想找他办事,一点小恩小惠可不行,武力胁迫更是不妥。

进城之后,各个方向都有难闻的气味,温故几人也在面上蒙着透气的双层布巾,夹层撒着一点草药粉末。

临街商铺充满了斑驳的痕迹,有些是残留下的血痕,有些是灼烧的黑迹,还有些看不出来源,像墙壁上结了一层厚厚的伤痂。

稍高处,砖缝里面卡着断箭,箭杆被人折断,消失的部分大概是当柴火烧掉了,箭头部位卡太深,所以才没人挖出来。

何大告诉温故,铁制的箭头,收集之后可以去官府换取粮食的。

不易注意到的角落里,还有严重生锈的金属片,不知道以前是做什么用的,或许是铁甲上掉下来,又或许是别的工具上掉落,还可能是曾经染过血污没人敢捡。

街道两侧店铺,木质的门板、窗框、还有房屋建材都被卸下,这些劈了都是柴火。

有人在撬砖墙,可能是把空置的房屋砖瓦拖回去自家建墙院用于防守。还有几栋商铺索性只剩下地面一点残留。

出来的人也是步履匆匆,神色警惕,一丁点动静就会惊惶。

道路上许多杂物和垃圾,只清出一条能行走的窄道。

也就是现在降温了,要是气温稍微高点,各种异味更浓。

跟垃圾堆似的。

即便蒙着布巾也能闻到那些堆积物散发的气味。

“街上这些一直这样?”

温故指着路上分布的垃圾和杂物,问何大。

“哪能啊,咱们县令老爷在的时候就不这样。县令老爷说这些垃圾堆积太多容易生疫病,一直派人清理。不过半月前那些人跟着县令老爷一起离开了,街上就变成了这样。”何大回道。

温故叹了一声,加快脚步,对旁边的周山说:“这地方不宜久留,尽快办完事离开。”

周山当县尉的时候也处理过小规模疫病,深有同感,面色严肃:

“嗯!从城里出去后要立刻换身干净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