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什么时候才有工坊生产这些东西,工艺水平是否还在?
多年过去,秩序正在回归,经济也会恢复曾经的繁荣。
艺术和文化将会再次兴起,城市会在废墟之上重建。
但有些东西,失去了,也回不来了。再出现也可能只是赝品。
小时候看过的那些古文化入门书籍,电脑上精选的电子课程,用过的绘画工具,还有珍藏的古今名画印品……所有那些,都随城市一起,被战争打为废墟。
如今想要再学书画,只能等以后,等社会秩序和市场都恢复,等那些幸存的书画艺术家们传授技法。两三年,已经是很乐观的预估了。
温故将毛笔放回,又从背包里翻出一个陶瓷杯。
这也是外出的收获,真正的古物。
杯身是古朴的淡天青色,莹润温雅,杯底有刻字,但两道大大的裂痕破坏其完整性。
不过这已经算是比较小的损伤了。
温故放置好,等父母休假回来修复。
背包里还有一些古物残片,划痕严重,花纹难辨,即便是自家爹妈在这里,也无法修复,只能建个档案。也不知道它们以前长什么样。
信息库数据丢失严重,许多古文物记录难以找回。
烽火硝烟,遗憾太多,文化瑰宝也只是其中之一。
废土之上,苍凉的风吹过荒芜,卷起沙尘,如幽如怨。
屋里,整理了本次外出的收获,温故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
书页有划损,但大致能看清上面印的内容——古建筑画。
大量文字说明和少许黑白配图,仅从这些,很难去想象实物究竟是怎样细腻多彩的配色。
那些令人惊艳的工艺和审美,代表着曾经强大的艺术文化底蕴。
每次看这些,温故都会遗憾叹息。
“看不到啊!”
又翻了翻书。
书里面夹着一片树叶,是温故自己压制的叶片标本,作为书签,夹在书内。
叶片脉络清晰,由叶柄往前,叶基延伸出一根根线条。
主脉侧脉支脉,以及近看之下那些平行的、交叉的,粗细不一,如网般的脉纹,这些如筋骨血管的精巧生命线,支撑起这片叶子伸展于空间。
合拢书页,放回书架上。
温故靠在椅背,望着这些年收集到的各种书籍和物件,思维放空。
历史留下的瑰宝,早已在一次次战乱中逐渐毁灭。
起初还能有愤怒和痛惜,后来经历越来越多,快变得麻木了。
电子设备毁坏,众多影像遗失,无数珍贵的书卷和物件在战乱里损毁。
一代代人传下来的,那些被赋予了深厚情感的历史遗产,已经大片消失。
儿时见过的影像画面变得越来越模糊。
早些年,还能从那些零零散散的记载,窥探千百年前的人文风貌。
根据有限的信息、文物承载的力量,沿着时间的脉络逆向去寻找,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生存的足迹。
从数千万年时光侥幸漏下的那一鳞半爪,去猜想那曾经是怎样一头庞然巨兽。
多年战乱以后,希望更为渺茫。
他做梦都想去看一看书中曾记载过的飞檐斗拱,亭台楼阁;去看石桥烟水,花坞斜阳;去看关隘的金戈铁马,村溪的茅屋绿桑……循着历史足迹,去看久远时代的万家灯火。
藏在历史时光里的伟大与神秘,一定是绚烂多彩且壮丽无比的吧!
温故憧憬,又深深地遗憾。
如果仅存的那点儿文物也遗失,数十年、百年后,即便侥幸还有文字记载,难免会有人质疑——那些是否真实存在?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