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鞭炮声落下,王支书这个大总,扯着大嗓门喊道:“大家都挤一挤,挤一挤。
大喜的日子,来的人又比较多,咱们一桌子坐上12个人。
小点的孩子就搂在怀里吃,不要占一个位置。”
家家户户都拿着碗和筷子,这年头,谁家办喜事,除了远方的亲戚不拿碗筷,同一个村子里的,基本都会自己准备好。
因为谁家不会平白无故的准备这么多东西。
王支书喊了又喊,可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大部分人都是冲着那大半头猪来的.........
王支书敲着锣,嗓子都快喊冒烟了,还有百十个人没有坐上。
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对着那几个人说道:“之前借的桌子不够,你看看你们谁家还有四方桌,都赶紧搬过来。
早点弄完,咱们早点上桌吃饭!!!”
另外几个没有上桌的青年,一听这话,赶忙往自己家里跑。
零零散散的搬过来将近二十个桌子,现在家家户户都有长条凳子,两个小孩抬一条,深一脚,浅一脚的跟在后面跑。
十来个婶子也被安排回了家里,从家里拿了不少锅碗瓢盆过来。
亏得知青点的厨房比较大,三五个婶子各忙各的,倒是忙活的过来。
赵成喜看着几个男知青,暗戳戳的想要往四方桌那边凑。
连忙把几个人拽了过来:“你们几个准备干啥去?”
那男知青撇着嘴说道:“我们能干啥去?当然是去吃饭了!!
没看到,又搬了新桌子过来吗?刚才为了给别人让位置,我们都没有上桌。
现在有了桌子,总能坐过去吃了吧?”
赵成喜有些无奈的说道:“咱们作为周知青这边的人,应该是帮忙的。
后厨的婶子给咱们这些人留了菜,前期帮着发筷子,端盘子,端馍馍.........”
那男知青有些不情愿:“从早上就开始忙活,到现在连一口水都来不及喝。
寻思着终于能吃上饭了,你还给我们画起大饼来了。”
赵成喜有些恨铁不成钢:“你们,你们,我咋就说不明白呢?
这周知青结了婚以后,肯定要常常待在知青点了。
人家每次带过来的肉菜,你们也没少吃,咋不得给人家帮帮忙呀?
小心到时候,再也不管你们的事!!”
几个男知青被说的面色赤红,恰巧此时,王支书带着几个壮劳力走了过来:“我看这边没有端盘子的人,我特地喊了几个小伙子。
他们平时干活老麻利了,喊他们几个端盘子吧。”
那几个男知青一听,立马就不愿意了,这不是明摆着在说他们知青点没人吗?
他们连忙捋起袖子说道:“王支书,我们几个都商量好了,由我们来端盘子。
您看看给我们分一分桌子,就不麻烦村里的几位大哥了。”
王支书有些狐疑的看了看几个人,如果没有听错的话,刚才他们几个还就这件事情争辩呢。
现在咋就异口同声的说他们要端盘子了?
王支书朝着那几个壮劳力挥了挥手:“既然他们有人了,那你们就赶紧坐回去吃饭吧。”
他又扭头看向站在那里的几个男知青,伸手指着外面的桌子说道:“张知青,你负责外面这边四桌。
李知青,你负责这边四桌。
王知青,你负责那边的四桌。
............”
这次村子里来的人可真不少,,足足坐了快四十个桌子。
这么算下来,基本所有的人都来了。
知青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