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恩重,吾等此番回去定要继续为大清效力!”
将领们纷纷抱拳,齐声回应:
“愿随将军!”
接着,林羽亲自整顿兵马,忙碌地穿梭在队伍中,检查装备,鼓舞士气。带着满身的疲惫与荣耀,踏上了归京之路。
沿途百姓欢呼雀跃,箪食壶浆。
一个百姓激动地跑向林羽,双手捧着食物,高声喊道:
“林将军,您是吾等大英雄!”
林羽连忙下马,双手接过食物,微笑着回应:
“都是为了大清,为了百姓!”
林羽与百姓们亲切交谈,不时拍拍孩子们的头,那一张张朴实而崇敬的脸庞,让林羽更加坚定了守护大清的决心。
却不知这一幕幕,早已深深印在了和珅派来的眼线眼中。
和珅的眼线躲在人群中,紧盯着林羽,暗自嘀咕:
“哼!林羽,汝就等着瞧吧。”
回到和珅这边,和珅正焦躁地在府中踱步,听着眼线的汇报,猛地停下脚步,冷笑道:
“好啊,让彼再得意一阵子。”
说完,和珅用力甩了甩衣袖。
京城处处张灯结彩,大街小巷都挂满了五彩的灯笼,红绸如浪般肆意飘扬。
人们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奔走相告林羽将军归来的消息。
庆功宴上,乾隆皇帝高坐在主位,脸上堆满了笑容,眼神中透着赞赏,朗声道:
“林羽,汝此番战功赫赫,实乃吾大清之幸!”
林羽恭敬地跪地叩首,额头紧贴地面,声音坚定如钟鸣:
“谢皇上隆恩,臣必为大清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然而,在这看似和谐的表象背后,和珅在府中的密室里,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双手紧握成拳,咬牙切齿:
“那林羽如今风头正盛,不能再留,得想法子把其势力削弱。”
和珅的心腹弓着身子,谄媚地附和:
“大人,小的明白,这就去安排。”
御林军在和珅的暗中指使下,以论功行赏之名,不动声色地将林羽的亲信部队调离京城。
林羽起初并未在意,可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发现身边的兄弟越来越少。
一天,林羽在街头偶遇一位旧部。
林羽瞪大了眼睛,满脸惊讶:
“汝为何在此?”
旧部一脸无奈,低垂着头,叹气说道:
“将军,吾等已被调离,言为论功行赏,然此实乃……”
林羽眉头紧皱,额头上的青筋暴起,心中的不祥预感愈发强烈……
与此同时,边境的烽火再次熊熊燃起。
那漠北的狄戎敌军,纠集众多兵马,如潮水般汹涌而来。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过之处一片狼藉。
边境急报如同雪片一般一封接着一封传入京城。
一名传信兵神色慌张,跌跌撞撞地冲进朝堂,跪地高呼:
“启禀皇上,边境告急!狄戎敌军来势汹汹,已连破数城,百姓们流离失所,哭声震天。”
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面露忧色。
乾隆皇帝眉头紧皱,怒喝道:
“此狄戎竟如此猖獗!”
一位老臣上前一步,拱手说道:
“皇上,当务之急是速速派兵增援,抵御敌军。”
另一位大臣附和:
“正是啊,皇上,若再不采取行动,边境危矣!”
乾隆皇帝看向众人,问道:
“诸位爱卿,谁可担此重任?”
此时,和珅眼珠一转,脸上挂着虚假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