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携山河画卷,穿越古今追光

第219章 汉蒙文萃交辉(4 / 7)

“林羽此举乃是为了大元繁荣昌盛,让各国见识了中华之丰富文化,实乃大功一件!”

另一位赞同的大臣紧接着说:

“正是,通过此次会盟,既能展示吾国之强盛,又能促进文化交流,何乐而不为?”

保守派们听了,脸色阴沉,其中一人不服气:

“哼!如此大肆宣扬汉文化,难道不怕蒙古文化被取代吗?”

但他的话语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又有一位大臣反驳:

“狭隘!文化交流乃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岂会有取代之说?”

这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缓缓开口:

“吾等当以大局为重,林羽此举确有其益处,若能借此让吾大元更加强盛,又何必拘泥于文化之分?”

保守派们虽心有不甘,但面对众多有理有据的言论,也难以坚持己见,只能沉默不语。

最终,忽必烈沉思良久后说道:

“林羽,朕暂且信汝,但汝行事务必谨慎,不可再有越轨之举!”

林羽谢恩退出大殿,深知未来之路艰难,但决心毫不动摇。

会盟结束后,各国使者归国,将元朝汉文化见闻四处传播,引发周边国家对汉文化的浓厚兴趣,纷纷派遣使者和学者前来学习交流。

元朝国内,林羽的举动也掀起波澜,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汉文化价值。

蒙古贵族态度转变,民间学习热潮兴起,私塾、书院遍布各地,孩子们诵读经典,传承文化。

林羽趁热打铁,组织编写各类汉文化教材,涵盖广泛领域;

举办文化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各地学者专家分享经验;

推动汉蒙文化融合创新,鼓励人们在各方面大胆尝试,创造出许多独特文化成果。

在这股文化热潮的推动下,林羽的声名远扬至元朝的各个角落。

但他并未因此而满足,反而深感责任之重大。

为了让文化的火种燃烧得更加旺盛,他决定踏上一段更为艰辛的旅程——深入蒙古各部。

林羽带着一小队志同道合的追随者,离开了繁华的大都,向着广袤无垠的草原进发。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历经艰辛。

草原的气候变化无常,时而狂风呼啸,飞沙走石;时而暴雨倾盆,道路泥泞。

但这些困难并未阻挡林羽的脚步,他心中怀着对文化传播的炽热信念,如同那在暴风雨中依然坚定飞翔的海燕。

当他们终于抵达第一个蒙古部落时,迎接他们的是疑惑与警惕的目光。

蒙古牧民们对这些来自中原的文化传播者充满了陌生感和不信任。

林羽并未急于开展讲学,而是选择先与牧民们一同起居生活,潜心学习他们的语言、习俗以及独特的生活方式。

一日,在广袤无垠的放牧山坡上,林羽面带微笑,对身旁一位健硕的牧民恳切说道:

“大哥,您瞧此牛羊壮实得如此喜人,能否劳烦您教教吾如何才能将它们养得此般出色?”

那牧民爽朗大笑,回应:

“哈哈,养牛羊啊,靠的可全是一颗真心,汝只管跟着吾,慢慢便能学会。”

林羽不辞辛劳地帮着牧民们放牧牛羊,精心修理帐篷,在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中,逐渐赢得了他们的好感与认可……

某个宁静的夜晚,篝火烈烈燃烧,映红了众人的面庞。

林羽安然坐在牧民中间,轻声说道:

“今日,给大伙讲一则《愚公移山》故事。”

牧民们满怀好奇地聚拢过来。

林羽以生动鲜活的语言和精妙形象的比喻,诠释着其中蕴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