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一的绝技,到底是怎么炼成的?”
岐伯一听,哈哈一笑,捋了捋他那白花花的胡子,说:“这事儿啊,简单得很,但又不简单。你看,咱们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你这提到的看、摸、问,其实就是其中的精华。这其中的道理,就像敲鼓和听回声,你敲一下鼓,声音立马就回响起来,两者之间那个默契,简直了,就跟双胞胎似的,分不开!”
黄帝眨巴眨巴眼睛,似乎有点明白,又似乎更糊涂了。岐伯见状,继续深入浅出地讲解:“咱们再打个比方,一棵树,有根、有干、有枝、有叶,对吧?这人啊,也是一样的,色(脸色)、脉(脉象)、形(形体)、肉(肌肉),都是身体的一部分,它们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的。树根要是烂了,树叶还能绿油油的吗?不可能嘛!所以啊,人的脸色、脉象、形体、肌肉,这些都是身体健康的小信号,它们之间也是紧密相连,不能分割的。”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拍手叫好:“哎呀,岐伯你这比方打得,简直是妙不可言啊!这么说来,只要掌握了这些,看病就像玩儿一样简单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岐伯摇了摇头,笑眯眯地说:“简单?也不尽然。你得先成为‘工’,也就是熟练工,能看病,但可能还得琢磨琢磨。再进一步,成为‘神’,那就厉害了,一摸脉,病情就清清楚楚,跟开了天眼似的。不过,最高的境界,那是‘神且明’,望闻问切,样样精通,看一眼就知道你昨晚吃了啥,摸一下就知道你心里在想啥,哈哈,开个玩笑。但真到了那个境界,看病就像读心术一样,轻松加愉快!”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突然眼睛一亮,说:“岐伯,你这说得我都心动了,快教我几招,让我也成为‘神且明’的大师吧!”
岐伯哈哈大笑,说:“行啊,不过咱们得一步步来,先从望色开始。”
“望色?就是看脸色呗?”黄帝好奇地问。
“对头!你看啊,人的脸色,那可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要是脸色苍白,那可能是贫血或者气虚;要是脸色蜡黄,那可能是脾胃不好;要是脸色发黑,哎呀,那可就得小心了,可能是肾脏出了问题。所以啊,以后你走在街上,看到谁的脸色不对劲,心里就得嘀咕嘀咕,这家伙,是不是身体有点啥小毛病啊?”岐伯一番话说得幽默风趣,黄帝听得直乐呵。
“那摸脉呢?是不是就像摸小狗一样,摸摸就知道它健不健康?”黄帝调皮地问。
岐伯笑得前仰后合,说:“虽然不是摸小狗,但也差不多。脉象啊,那可是身体内部气血运行的反映。你摸到弦脉,就像摸到一根紧绷的琴弦,那可能是肝气郁结;摸到滑脉,就像摸到一颗颗小珠子在滚动,那可能是怀孕了或者体内有痰湿;要是摸到无脉,哎呀,那可不得了,那可能是心脏出了问题。所以啊,摸脉这事儿,得细心,得用心,不能马虎。”
黄帝听得连连点头,说:“那问病呢?是不是就像审讯犯人一样,得问个水落石出?”
岐伯又是一阵大笑,说:“审讯犯人?那倒不至于。但问病这事儿,确实得讲究技巧。你得问得细致,问得全面,还不能把病人问烦了。比如啊,你得问问病人哪里不舒服,疼了多久了,是隐隐作痛还是剧痛难忍;你得问问病人的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这些可都是重要线索。所以啊,问病这事儿,得耐心,得同理心,不能急。”
黄帝听得如痴如醉,说:“岐伯,你这中医小课堂,简直太棒了!我以后也要成为‘神且明’的大师,走遍天下都不怕!”
岐伯拍了拍黄帝的肩膀,说:“行啊,有志气!不过啊,成为大师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你得勤学苦练,还得有悟性。最重要的是啊,你得有一颗仁心,这样才能真正治好病,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