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九针十二原篇第一(四)(2 / 4)

。你得通过观察病人的眼神,来判断他的精神状态。比如,有的人眼神明亮,那说明他精神饱满,有活力;有的人眼神迷离,那可能就是疲劳过度,或者是被啥邪病给缠上了。”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哦?这么说来,眼神还能看出邪病来?那我是不是也能学会看相了?”

岐伯笑着摇了摇头:“看相那是另一门学问了。不过,咱们中医确实讲究望闻问切,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表现来判断病情。这望啊,就是第一步。”

黄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那接下来呢?”

岐伯接着说:“接下来啊,你得观察病人的形体和动作。你看,有的人身材匀称,行动矫健,那肯定是身体健康;有的人呢,身材臃肿,行动迟缓,那可能就得注意一下了,这家伙可能是湿气太重,或者是气血不通。”

黄帝听了,若有所思:“嗯,这个我也能理解。就像咱们平时看动物一样,健康的动物总是活蹦乱跳的,生病的动物就总是懒洋洋的。”

岐伯一听,又笑了起来:“对对对,你这个比喻也很形象。不过啊,咱们中医可是要严谨得多的。咱们不仅要观察病人的外在表现,还得通过听他的声音,感受他的气息,来判断他的病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黄帝点了点头:“嗯,这个我明白。就像咱们平时听人说话一样,有的人声音洪亮,中气十足;有的人呢,声音低沉,有气无力的。这肯定也是身体状况的一种反映。”

岐伯赞许地点了点头:“没错,黄帝啊,你可真是聪明绝顶啊。这么快就领悟到了中医的精髓。”

黄帝一听,心里美滋滋的:“嘿嘿,那也是岐伯你教得好嘛。”

岐伯笑了笑,接着说:“好了,咱们言归正传。说到针灸啊,这扎针可是个技术活。你得先找准穴位,然后用右手主推针,左手持针稳住,等到气到了,再把针拔出来。”

黄帝一听,瞪大了眼睛:“哦?这气到了是个啥意思?”

岐伯解释道:“这气到了啊,就是咱们中医说的‘得气’。就是当针尖刺入穴位后,病人会感到一种酸麻胀痛的感觉,同时医生也能感觉到针下有一种沉紧感。这就是气到了的表现。”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个意思啊。那这么说来,针灸就是得找准穴位,然后等气到了再拔针咯?”

岐伯点了点头:“没错,就是这个意思。不过啊,这针灸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你得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学习,才能掌握这门技术。”

有一天,黄帝突发奇想,对身边的岐伯说:“嘿,岐伯啊,我听说那些针灸大师在给人扎针前,都得先摸摸脉,这是为啥呢?难道他们怕扎错地方,被病人追着打吗?”

岐伯一听,差点没笑出声,心想这黄帝啊,真是脑洞大开。不过,他还是一本正经地解释道:“陛下啊,这你就不懂了吧!凡是将要用针给人治病的大夫,必须先诊脉,这就像打游戏前要先看看攻略,才能顺利通关嘛!”

黄帝一听,眉头一皱,疑惑地问:“哦?这话怎么讲?”

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他的讲解:“你想啊,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部独特的‘机器’,里面的气血运行就像游戏中的能量条。诊脉呢,就是检查这部‘机器’的‘能量条’是否充足,运行是否顺畅。如果气血旺盛,运行流畅,那就说明这部‘机器’状态良好,针灸起来自然得心应手;要是气血虚弱,运行受阻,那就得小心了,得像个拆弹专家一样,步步为营,否则一不小心就可能引爆‘炸弹’,也就是加重病情啦!”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原来诊脉这么重要啊!不过,他还是有些不死心,继续追问:“那诊脉能看出什么来呢?是不是能看出我今天中午吃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