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泛滥成灾,那水势汹汹,不就是太羽嘛!在中医里,这往往和体内湿气重、容易水肿有关。
再来说说“阳明”,这回可不是什么光明顶,而是中医里的阳明经,主要跟脾胃有关。脾胃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脾胃不好,那就得小心了,消化不良、胃痛找上门来,可就不好玩了。
接下来,“丙子岁会、丙午”,听起来像是天文术语,其实是中医用来标记年份的,说的是在某些特定的年份,自然界的阴阳五行之气会特别明显地影响人体。比如说,丙子年和丙午年,这两年里,寒气可能会特别重,就像冬天被按了无限循环键一样。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其运寒,其化凝惨栗冽”,这句话简直就是在描述一个大冷天的场景嘛!运寒,就是说这时候的气候或者人体内部环境特别冷;凝惨栗冽,哎呀,这不就是冷得让人直打颤,连心都跟着冻得瑟瑟发抖的感觉吗?
“其变冰雪霜雹”,这画面感太强了,好像整个世界都被冰雪覆盖了一样。在中医里,这代表着体内或者外界环境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就像突然之间,天气从晴转暴雪,让人措手不及。
“其病寒下”,说的是这时候人们容易得的病,多是跟“寒”有关的,比如拉肚子、脾胃虚寒之类的。想象一下,吃了一口冰淇淋,结果肚子开始咕咕叫,紧接着就奔向了厕所,那叫一个“寒下”啊!
好了,说了这么多,咱们来点实际的。既然这时候容易寒气重,那咱们得怎么调理呢?别急,中医有方!
首先,咱们可以来个“温暖脾胃汤”。这方子简单,材料也容易找:生姜30克(大约就是一小块),大枣10枚(记得去核哦),甘草1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把这些材料放到锅里,加水没过药材,大火煮开,转小火慢炖个半小时,一碗热腾腾的“温暖脾胃汤”就做好了。喝下去,保证你从头到脚都暖洋洋的。
当然,除了喝汤,咱们还可以按摩穴位来驱寒。比如那个“足三里”,它可是胃经的“大明星”,位置嘛,就在小腿外侧,膝盖骨下面三寸的地方。每天早晚,用你的大拇指按揉个几分钟,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咦,怎么冬天也没那么冷了?
还有啊,别忘了运动。中医讲究“动则生阳”,意思是说,运动能帮你提升阳气,对抗寒气。不需要什么高难度的动作,每天散散步、做做瑜伽或者打打太极,都能让你的身体暖和起来。
至于脉象嘛,这时候的脉象往往偏沉、偏迟,就像冬天的河水,流动得特别慢。如果你自己搭脉,发现脉跳得慢悠悠的,还沉沉的,那就得注意啦,可能是体内寒气太重了。这时候,不妨试试上面提到的“温暖脾胃汤”和穴位按摩,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说到这“太羽(终)、太角(初)、少徵、太宫、少商”,这五个词其实是音乐界的五位超级英雄,他们按照一个特别的顺序来拯救我们的心情和健康,这就是所谓的“客运五气顺序”。
首先登场的是“太羽大侠(终)”,他就像一首深沉的曲子,能帮你安定心神,结束一天的忙碌。紧接着是“太角小侠(初)”,他的音乐清新如晨露,是新一天的开始,唤醒你的活力。
然后,“少徵勇士”带着温暖的光芒来了,他的音乐像是午后的阳光,让你心情大好,正能量满满。接下来,“太宫大师”用他那浑厚有力的旋律,给你注入一股稳稳的力量,像是吃了顿美味的午餐,精神焕发。
最后,“少商小精灵”轻盈登场,她的音乐轻柔灵动,像是夜晚的微风,帮你卸下一天的疲惫,进入甜美的梦乡。
这五位音乐英雄,其实就是中医里的五音疗法啦!通过不同的音调,可以调和我们的身心,达到治疗的效果。是不是觉得既神奇又好玩呢?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