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上)(6 / 8)

位嘛,咱们可以揉揉“中脘穴”,就在肚脐上方四指的位置,这个穴位是胃的募穴,揉揉它能暖胃散寒;再揉揉“足三里”,在小腿外侧,膝盖下三寸的地方,这个穴位可是个“万能穴”,能调理脾胃、增强体质。当然啦,这些只是简单的自我保健方法,如果真的生病了,还是得去看医生哦!

有个年头,大自然界里的“岁土”大哥有点不给力,就像是个偶尔偷懒的园丁,忘了给大地施肥浇水。结果呢?“风妹妹”就趁机大肆狂欢,吹得那叫一个欢畅,仿佛整个世界都成了她的舞台。这下可好,本该按部就班生长的草木,突然之间茂盛得不像话,绿得发亮,美得耀眼,但仔细一看,嘿,光长叶子不开花,更别提结果子了,这就是所谓的“秀而不实”。

这景象,天上的“岁星”老爷爷看得清清楚楚,心里琢磨着:这人间咋又玩起了“表面风光,内心空虚”的戏码呢?于是乎,地上的老百姓们就开始遭殃了,拉肚子(飧泄)、急性肠胃炎(霍乱)轮番上阵,肚子沉甸甸的,走两步路都喊疼,筋骨也像是被抽走了力气,软绵绵的,肌肉更是酸胀得不行,心情也跟着烦躁起来,动不动就想发火。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时候,咱们的中医大智慧就登场了!虽然古人没提具体穴位,但咱们可以想象,如果放到现在,中医可能会推荐揉揉“足三里”和“合谷穴”,这俩可是调理脾胃、舒缓情绪的“小能手”。一边揉着,一边还得注意饮食调养,清淡为主,少油少盐,毕竟“胃不和则卧不安”,吃好了心情自然也好了大半。

再来说说这“藏气举事”,啥意思呢?大概就是小动物们感受到了气候的异常,提前躲进洞里冬眠去了,连那些本该晚些时候才冬眠的小虫虫都慌慌张张地找地方避难,结果一个个都得了“寒中病”。这上头的星星们,岁星、镇星(也就是土星)也仿佛在呼应着人间的这一切变化,而今年的庄稼收成呢?黄色的稻谷(黅谷)减产了,大伙儿吃饭都不香了,连带着那些青色的作物(苍谷)也受了影响,收成不佳。

不过,大自然总有它的平衡之道。当这股风刮得太过头时,就会有个“复”的过程,就像小孩子玩过了头,家长得出来管管。于是,秋天的气息突然变得异常严厉,树叶哗啦啦地掉,连那些高大的树木都显得苍老了许多,人们也开始觉得胸口和肋骨那块儿隐隐作痛,还往下扯着肚子疼,总是忍不住长叹一口气。这其实是“风邪”侵入了脾脏,影响了脾胃的运化功能。

这时候,中医就会开出一剂温中健脾的方子,比如“理中汤”,里面有干姜、人参、白术、甘草,每样大约10克左右(当然,具体用量得根据个人体质调整),煮成一碗暖暖的汤药,喝下去,感觉整个人都被温暖包围了,脾胃的“小情绪”也被安抚得服服帖帖。而那些被风邪侵蚀的“甘黄”(可以理解为甘甜的作物或者土壤中的养分)也得到了恢复,稻谷的产量慢慢回升,人们的胃口也好了起来。

更有趣的是,当这股异常的气候变化影响到天上的星辰时,太白星(金星)和岁星也似乎在对话,商量着怎么给人间来点“正能量”。终于,在某一刻,大自然仿佛听到了这些星辰的呼唤,寒冷的冬天里,河流竟然没有结冰,那些原本应该冬眠的小虫虫也好奇地探出头来,仿佛在说:“嘿,这冬天怎么不太冷啊?”

而人体的“藏气”也开始恢复正常的运作,那些因寒冷而停滞的气血也重新流动起来,白色(代表寒冷、肃杀之气)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和希望。人们终于感受到了健康的美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切,都仿佛在告诉我们:无论自然如何变迁,只要我们顺应时节,调理身心,就能迎来一个又一个的春天。

有这么一个年头,自然界的节奏有点不太对劲,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