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5 / 6)

,这脉象啊,暗示着肾气不足,肾气就像是咱们身体的“老底子”,肾气不足,身体自然就容易出问题。古人说“悬去枣华而死”,虽然夸张了点,但意思是如果不及时调养,到了枣花盛开的季节(通常指春季末),身体的状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咱们现代人可得注意啦,肾气不足就得多吃点儿黑豆、黑芝麻这些补肾的食物,让身体“老朋友”常来常往,别等“枣华”落了才后悔哦!

继续阅读

接下来,“脉至如丸泥”,这听起来就像是把玩一颗小小的泥丸,光滑却无力。在中医的世界里,这脉象反映了胃精的不足。胃,那可是咱们身体的“粮仓”,胃精不足,就像是粮仓空虚,身体自然没劲。古人说“榆荚落而死”,榆荚是春天里的一种植物果实,落下意味着季节的更迭,这里用来比喻身体状态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退。咱们现代人得好好吃饭,别老想着减肥节食,把胃给饿坏了。多吃些小米粥、南瓜粥,温温润润地养着胃,让胃精满满,身体自然就有活力啦!

再来说说“脉至如横格”,这脉象就像是路上突然横了一根木头,让人过不去,也回不来。在中医看来,这是胆气不足的表现。胆,被称为“中正之官”,主决断,胆气不足的人,做事容易犹豫不决,缺乏魄力。古人说“禾熟而死”,意思是到了秋天稻谷成熟的时候,如果还不调理,身体状况可能会像秋天的禾苗一样,由盛转衰。咱们现代人嘛,压力大,容易焦虑,这时候就得学会放松,多出去走走,看看大自然的美景,让心情像秋天的天空一样高远,胆气自然就足了。

然后,“脉至如弦缕”,细得跟琴弦上的丝线似的,这脉象预示着胞精不足。胞精,简单来说就是生殖之精,这关乎到咱们的生育能力和身体的根本。古人说“病善言,下霜而死”,意思是如果病人还能说话,那可能还能撑到秋天霜降的时候;但如果身体虚弱到连话都说不了了,那就危险了。不过咱们现代人得科学看待这个问题,胞精不足不意味着绝症,通过合理的调养和治疗,完全可以恢复健康。当然啦,平时也得注意保养,别熬夜,别过度劳累,让身体保持在一个最佳的状态。

至于“脉至如交漆”,这脉象就像是两股油漆交织在一起,左右相傍,难以分离。在中医看来,这是气血运行不畅的表现。古人说“微见三十日死”,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但提醒我们要重视这种脉象背后的健康问题。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容易忽视身体的微小变化,但往往就是这些微小变化,积少成多,最终酿成大病。所以咱们得定期体检,一旦发现身体不适,就要及时就医,别让小病拖成大病。

“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这脉象听起来就像是泉水涌动,力量十足。但在这里,它却是太阳气不足的表现。太阳气,可以理解为身体的阳气、正气,太阳气不足,身体就容易怕冷、乏力。古人说“少气,味韭英而死”,这里的“韭英”指的是韭菜的花,意思是如果阳气严重不足,连吃韭菜花这样的温补之物都救不了。当然啦,咱们现代人知道这只是古人的夸张说法。太阳气不足,可以通过运动、晒太阳、吃温补的食物来调理。比如每天早上起来跑跑步,晒晒太阳,再喝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或者姜枣茶,身体自然就暖和起来了。

想象一下,当你轻轻搭上一位病人的手腕,那脉象就如同秋天里风化的泥土,松散无力,轻轻一按,仿佛就消失在了指尖之下,这种脉象,中医称之为“颓土之状”。它告诉我们,病人的肌肉之气,也就是咱们现代人说的体力、精神状态,那是大大的不足啊!这就像是你熬夜加班后,第二天早上起床,感觉自己像块风干的面包,软绵绵的,使不上劲。更有趣的是,如果这时候病人的脸色先出现了黑色,然后白色又层层叠加,那就像是黑白无常提前来报到了,预示着病情凶险,可能会像冬日里结冰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