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奇幻科学

第28章 冥王星的仙气飘飘(8 / 8)

质基础。

- 系外行星:虽然大部分系外行星是由地面望远镜发现的,但哈勃望远镜在研究外星世界方面也有重要贡献,如首次确定了一颗系外行星的大气成分,并对北落师门b进行了可见光成像。

其他天体

- 伽马射线暴源星系:发现伽马射线暴通常发生在正在积极形成恒星且金属含量低的星系中,为研究伽马射线暴的起源提供了线索。

- 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观测到了这颗彗星与木星的壮观撞击过程,为研究天体撞击和木星的大气层提供了宝贵资料。

哈勃望远镜观测系外行星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直接成像法

- 原理:直接对行星拍照,以获得其光度、温度、大气、轨道等信息。

- 操作难点:要求行星自身尺寸足够大,且与母恒星距离不能过近,否则会被恒星光芒掩盖。同时,需要借助日冕仪等设备来遮挡恒星光线,对望远镜的性能和精度要求极高。

凌星法

- 原理:当行星从恒星前方经过时,会遮挡恒星光线,导致恒星亮度略微下降,通过监测恒星亮度变化来发现行星。

- 操作难点:只有行星轨道与观测者视线对齐时才能观测到,且检测的虚假率较高。

径向速度法

- 原理:行星围绕母恒星运行时,会给恒星一个牵引力,导致恒星相对于地球前后位移,使恒星发出的光产生红移和蓝移,由此可推导出恒星的径向速度,进而推测出行星的质量、周期等信息。

- 操作难点:这种方法只能估计行星的最小质量,且对于轨道和地球视向垂直的行星很难探测。

哈勃望远镜在观测系外行星方面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大气成分探测

- 首次发现二氧化碳:2008年,哈勃望远镜首次在一颗“热木星”的大气层中检测到二氧化碳的存在。

- 探测到多种气体:在一些系外行星的大气中探测到了可能的生命迹象,如氧气、臭氧和甲烷等气体;还在HDb中探测到了钠和水的特征;对TRAPPIST-1系统宜居带中的地球大小行星进行光谱调查,发现至少内部的五颗行星似乎不包含类似于海王星等气态行星的富氢大气层,可能富含二氧化碳、甲烷和氧气等较重的气体。

行星特征与环境研究

- 观测行星大气变化:通过长期观测,发现一些系外行星的大气中存在着复杂的气象现象,如风暴、云带等,并且这些现象会随时间发生变化。

- 确定行星轨道参数:通过对系外行星的长期观测和数据分析,能够确定行星的轨道周期、轨道半径、偏心率等参数,帮助天文学家更好地了解行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 研究行星形成机制:通过对不同类型系外行星的观测和分析,为行星形成的理论模型提供了重要的观测依据,帮助天文学家更好地理解行星在恒星周围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对太阳系外行星系统的认识

- 发现多行星系统:帮助天文学家发现了许多包含多颗行星的太阳系外行星系统,如TRAPPIST-1系统等,这些发现改变了我们对行星系统形成和演化的认识。

- 探索行星分布规律:通过对大量系外行星的观测和统计分析,天文学家发现系外行星的分布与恒星的类型、质量、金属丰度等因素有关,为研究行星系统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哈勃望远镜发现的系外行星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是LTT1445ac,它位于距离地球22.5光年外的波江座方向。

星空奇幻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