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你所骂之人乃三朝元老,大宋栋梁?如此为种师道讲话,莫不是他与你有干系?”
闻博却毫不畏惧,挺直了腰板,拱手说道:
“陛下,学生并无二心,只为了朝廷,苟利社稷。。”
“怎敢带私人恩怨在陛下面前大放厥词,学生所言字字是真。”
“陛下为千古圣君,一对龙目,弹指间便可分辨忠奸,自然知晓学生所讲是否真切。”
“至于种大人,学生与之并不相识,只是种大人任职期间政治清明,肃清了陕西境内土匪,保卫一方平安,此等好官,谁人不夸?”
闻博继续说道,脸上露出敬佩之色。
我听了闻博的话,心中暗暗赞赏。
这小子果然有胆识,有担当。
我故意板着脸说道:“哼,你说得倒是好听。朕如何知道你不是在花言巧语哄骗朕呢?”
闻博连忙跪下:
“陛下,学生不敢。学生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半句虚言。”
“若陛下不信,可派人去调查,学生所言若有不实,愿领死罪。”
我看着闻博那坚决的样子,心中大喜。
“哈哈,起来吧。朕相信你。”
“谢陛下。”
“你先回到座上吧。朕会好好考虑你的话。”
闻博再次拱手,然后回到了座位上。
待到众考生都交了试卷,我负手而立于大殿之上,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神色严肃地问道:
“诸位学子可知五谷为何物?”
考生们面面相觑了片刻,随后纷纷挺直了腰板,齐声回答道:
“稻黍稷麦菽。”
我微微点头,接着又问:
“可知此物由何人所种?”
众人再次齐声回答:
“农。”
“既然知道我们每日所食之物来自于农,将来进入庙堂汝等切记善待农民,不可欺侮之。 对于为富不仁之辈,要予以严惩。”
考生们一个个神色郑重,齐声回应道:
“学生明白。”
“记住,不论是高居庙堂,还是致仕还乡,切莫仗势欺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不要忘本,做百姓的父母官也好,在京城做大官也好,只要一心为民,无愧于心都是践行圣人之道。”
我神色郑重,目光如炬地看着众考生,语气中充满了威严与期望。
一位考生拱手说道:
“陛下,学生定当铭记陛下教诲,绝不仗势欺人,一心为民,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福祉。”
另一位考生也急忙附和道:
“陛下所言极是,学生若有幸为官,必当以百姓为重,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
“学生们谨记陛下教诲,终身难忘。”
众学子齐声道,那声音洪亮而坚定。
我微微点头,接着说道:
“朕还想询问你们对北辽、西夏这些蛮夷之国的看法,以后是战是和,朕想听听你们的见解,但说无妨,皆无罪。”
考生们顿时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一位考生站出来说道:
“陛下,学生以为当以战为主。北辽、西夏屡屡进犯我大宋,若不予以反击,他们必将得寸进尺。我大宋应当整顿军备,选拔良将,主动出击,收复失地。”
另一位考生却反驳道:
“陛下,学生认为当以和为贵。战争只会带来生灵涂炭,百姓受苦。不如与北辽、西夏议和,互通贸易,以和求发展。”
这时,突然有一个考生说道:
“陛下,学生觉得可以曲线救国。我们可以暗中与其他国家结盟,共同对抗北辽、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