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送出京城,甚至反而借助于外出前辞行的机会,进了皇宫、待在了眼下的现场。
假如秦刚把这份作用不大的密诏拿出,赵茂能不能当上太子不好说,端王则肯定是坚决要赖在皇宫里不出去了!
封建王朝,哪怕只是父子兄弟之间的皇位交接,前任皇帝驾崩之际,继位王爷能不能顺利进入皇宫,往往都会成为关键。
最着名的例子便是:宋太祖驾崩之际,孝章皇后派了内侍王继恩,想召四皇子赵德芳入宫继位。只可惜这个王继恩却因事先已被晋王赵光义收买,先跑去了晋王府,结果先进宫的晋王便声称按照“金匮之盟”成为了宋太宗。
而在真实的历史时空中,宋哲宗突病身亡,向太后则是专门派人前往端王府,连夜将赵佶接入宫中,硬生生地阻止了当时的权相章惇在立君问题上的不同意见。
其实在入宫之前,秦刚就已分析清楚了宫中的基本形势:
一夜慌乱直到凌晨都未鸣钟,这说明天子并无性命之忧。
而宰辅连夜入宫,至天亮后还一直未出来,那说明天子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皇帝意识清醒,大形势就不会差,章惇、苏轼就能控制住朝堂大局;但是一旦皇帝的身体状况堪忧,包括无意识及昏迷,局势就会完全转至向太后与赵佶那一边,而隐藏在朝堂深处的一大堆野心家、投机者以及之前被打压的对手,也就会群涌而出。
进入福宁殿后,端王的赢面就赫然而现在眼前,秦刚清楚,正面对抗没有任何的出路。在这样的严峻现状面前,实际上能够尽可能地保住越王赵茂的实力盘,才是一个给高歌猛进中的端王添堵及增加难度的好办法。
越王赵茂能稳住,一旦就有翻盘再来的可能。
此时的时间已经不早,所有宰辅都是连夜被叫入皇宫,满京城的文武百官估计没有人会睡得安稳,一定都在猜测着皇宫里发生了何等重要的大事。因此,今天的早朝也一定是万众瞩目,至关重要。
所以,已经确定会权同听政的向太后还需要和宰执们具体商量一下如何在早朝上安定群臣之心,以及同时需要在早朝上当众宣布的几件重要事情。
而此时向太后身边的端王、刚刚任命为资善堂翊善的秦刚,以及刘皇后等人则是不适合继续留在这里,于是便被内侍们分别请出了福宁殿。
在出殿门的时候,赵佶与秦刚走得十分地近,后者都几乎能够感受到前者溢于言表的那种兴奋。
“秦翊善慢走。”最终赵佶还是没能忍耐得住,在彼此就要分开的时候开了口,“我那皇侄就要多多拜托了!”
看似诚恳托请,实则里面的恶意满满。
“太后与皇上之命,秦刚理当尽心尽力。”秦刚却是不露声色地回道。
赵佶却是看着秦刚离去了身影冷笑了几声。自己则是轻松地走向慈德宫——向太后已经明确,从今天起,他将搬到这里,在她的庇护之下,静候皇宫里的一切变化。
但是,他的谋划之路,却绝非向太后认为的“静候”那么简单。
赵佶回到为他安排的住处,立即便有一名等候多时的宦官过来说:“一切都已准备妥当!”
说话宦官的声音略有异样,赵佶瞥了他一眼道:“那就去吧,本王在这里静候佳音!”
那名宦官便转身出去,出了门后便抬起了头,却是剃须乔装下的胡衍。
昨天白天,他就假扮成王府里的宦官随赵佶入宫,并迅速与宫里的杨戬取得了联系。
赵佶将要为皇兄祈福出京远行,赵煦心知这是两位宰相为巩固赵茂的地位而未雨绸缪的计划安排,深知此举的必要与重要,所以便立即准了。不过在此之后,他又念起了兄弟情深,总觉得对这皇弟有所亏欠。所以,不仅欣然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