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在观察使衙门的用人有点麻烦,宋人对于宦官,还是有着骨子里的轻视,所以除了普通做事的人以外,童贯却是一直找不着用得很顺手又能让他省心的人。
这个时候,童贯却发现,因为那次在别院里讨论计划时,朱勔就在旁边,于是后续凡是与捐官相关的事情,都是朱勔在三人之前来回协调,他原本就机灵,而且很勤快,又能用心讨好童贯,于是他索性就向胡衍开口,直接将朱勔调到了他的观察使衙门那里,很快就成了他心腹干将。
这天,胡衍在和过来的朱勔对接完了这个月可以安排的具体新官差遣后,随口就问道:“童观使那里的官告应该快要用完了吧?”
“哪能呢!”朱勔却是不以为然地回道,“陛下新近新批给了童貂珰三百份的官告,胡提举你尽可以放心!”
“什么?三百份!”胡衍吓了一大跳,心道:难怪这段时间看这童贯卖官的手速就没有放慢的打算,原来竟是手头补货充沛啊!
只是,原本他的想法是,捐官的事情虽然有点出格,但是因为总数不多,他目前已经分别在杭州、秀州、扬州、温州、福州、泉州差不多新增加了十多个地方的市舶务,五十份官告,其实也就是每个地方消化两三人而已。既不需要向新的巡阅使侯蒙汇报,甚至也不需要和自己的大哥去打招呼。
但谁能想到这童贯这么有手段,一下子竟弄来了三百份的官告,虽然说是合乎朝廷的法度,这些皇帝亲赐的官告也是真实有效,但是规模变大了就不太好交待了,他在一阵后怕之后,决定还是主动向秦刚坦白清楚这件事。
当然了,在写这封信时,他还是在前面特意强调了总体情况是能够把控得住,基本原则也是利用主体工作的推进,从而极力向秦刚解释说明要做这事的合理性。
信发出去之后,他也稍稍松了一口气:这次他虽然擅作了主张,不过好在现在也是主动坦白、及时补报了,就算是被大哥骂几句也无妨。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他还是觉得自己的判断没有什么大问题,尤其是眼下,在绝大部分参加捐官的海商里,总体的能力水平还也算不错。
在信发出去十天后,没有收到大哥的回信、又一个十天过后,依旧没有,秦刚似乎是在默许了他眼下的做法,胡衍不由地一阵欢喜与得意。
实际上,此时在高邮的秦刚,却因为一件事漏看了胡衍的这封信——李格非出事了!
李格非在去年年初被外派,就任了提点京东路刑狱司使。
这京东路本来已经拆分成了东西两路,但在元佑元年时,将天下所有分拆两路的提点刑狱司都合并成了一处,合并后的京东路提点刑狱司,治所在南京应天府【注:是指今天的河南商丘】。
因为离京城并不是太远,李格非便就只带了几个家丁下人去应天上任去了,而李清照则与母亲、弟弟等人继续留在了京城。
李格非却不知道,这次自己的离京就任,背后立即就被一双眼睛盯上了,正是赵挺之。
赵挺之这段时间忍得特别辛苦。
他自从绍圣之初回到京城,虽然没有如张商英、刑恕那般暴风疾风似的斗争风格,但好歹一直都是态度坚决的新法拥护者,更何况他一表人才,一直入得了赵煦的青眼,所以也就不紧不慢地一路升迁,好不容易熬到了御史中丞的位置上。
御史中丞这个位置,不仅仅是御史们的主官,更加是一块随时可以进军执政的最佳跳板。赵挺之的性格还算是小心,并且也因为这份小心,在前次海事院设立前对于秦刚的弹劾风波中侥幸躲过,之后面对苏轼的回朝拜相,他更是小心翼翼,充分发挥了他在新旧党之间游刃有余的风格优势。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遇上了像苏轼这样心胸开阔,眼中始终是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