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的身体,此次的进京,虽然动身很快,但在路上却保持了相对稳妥的速度,虽然一直在行走,但也是朝发夕宿,一板一眼地常速行进。
而他们出发前发出的邮件,也就得以能够得以提前到达京城。
行到河南府官驿时,驿官一看他们这行人递来的驿票,立刻恭恭敬敬地问道:“请问哪位是环州来的秦宝文?”
秦刚连忙应过那位驿官道:“正是本官。”
“李资政有嘱,若能见到秦宝文,勿论早晚,即邀至府衙一叙,他已久候多时了。”
“哈哈,李邦直既是晓知你要路过,又岂不知你我同行呢?”章楶斜眼看了看秦刚,便毫不在意地说道:“反正老夫行了一路,身子颇为疲乏,他既不提我名,我也落得个清静之实,你过去后就代我打个招呼吧!”
章楶此言,也是主动帮秦刚解决一个尴尬。说完,他便径直去往驿馆安排的住处休息去了。
来之前,秦刚已从邸报中知晓,就在这一年的正月,李清臣由于连续遭到章惇一派之人的攻击与弹劾,最终被罢了中书侍郎,自正议大夫除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
继续阅读
今天如此之早就在河南府官驿休息,原本也是存了顺路拜访看望一下他的想法,却想不到李清臣早已获知了他的行踪,提前在这里就安排了。
“哎呀!这个章质夫啊!”李清臣对着秦刚笑着摇摇头道,“他应该明白我这次约见你,只是出于私谊而非官场之面。如今,不见我这个被逐出朝堂的贬臣,对他而言是件好事啊。”
李清臣所说的,正是大宋朝堂对于外放京官的一种潜规则。
一般而言,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多为优待退居二线的执政大臣,远的不说,稍近些的知河南府的重臣就有文彦博、韩绛、张噪等等,皆是从执政大臣们上退下来的。
章楶毕竟是章惇的堂兄,李清臣选择对他的回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李资政坦然大度之心,世人难及。”秦刚由衷地说了一句。
“怎么?过去在京城时还曾叫我‘世伯’,怎么着如今你升官了,反倒与老夫生份了?”李清臣有点不满意地吹起了胡子。
“是小侄的不对。”秦刚赶紧道歉,重新叫过,“还望世伯多以教诲!”
“教诲是说不上的。只是你此次入京,事关重大。老夫承蒙你叫过一声‘世伯’,至德又与你非常交好,有些话我还是要嘱咐嘱咐你的。”李清臣一脸郑重地说道。
李清臣虽然离开了中枢朝堂,但是他多年的政治敏感性,却对整个朝局的走向有着常人所不可替代的准确判断:
宋夏绍圣和议的达成,是一项足可以比肩神宗时代西线军事成就的大喜事,无论是天子赵煦、还是独相章惇,都会将其视为自己文治武功里的一项重要成就,而这项成就之中的秦刚,却因为他的政治立场的不明确、或者说是对于新党暧昧不清的态度,成为了所有人都想在这次回朝的机会里彻底除解决的重点。
只是相对来说,章惇希望的是秦刚能向新党低头,而赵煦所需要的只他能向自己表态。
李清臣此时也已经厌倦了朝堂上无休止的党争之乱,他此时便是提醒,如今的官家已经处理政务多年,凡事都开始有了自己的考虑与主张,秦刚可以好好利用这一点,为他自己的将来多多谋划一些。
“先前我曾惋惜过你的固执,不过现如今看来,贤侄如果是想要在这大宋的朝堂之中做一个前所未有的‘孤臣’,这倒不失为一个好主意!”李清臣笑眯眯地看着眼前已经逐渐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眼神中充满了赞赏与肯定的眼光。
当晚,秦刚回到官驿时,手下人说章楶早已安歇,吩咐说明天一早就启程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