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大宋

第17章 水泥成了(1 / 4)

三日后,秦刚突然想起二十天前在孵房外墙试验的水泥。当初他所用的这个方法虽然简单,但主要的缺陷就是养护时间要非常长,差不多需要这么多天才能看出效果,也就是能够达到水泥应该有的强度。

于是他赶紧过去查看,就在灶台烟囱的外侧,抹了三块四四方方的水泥面。

秦刚找了根铁棒,小心地敲击着三块不同标记的地方,都已经非常坚硬了,在逐渐加大敲击的力度并对比之后,还是发现他最初定的灰渣与生石灰三比一的那块最为牢固。

嗯,这也说明最初记得的那个比例问题不大。

这时,秦水生不知什么时候跟过来了,他也很好奇地看着这三块又白又硬的墙面,问道:“刚哥,这就是你前些日子说过的水泥?我看它现在怎么那么地像石板啊!”

“对,你也看出它像石板了吧!水生,你赶紧去请秦掌事过来看看。”

一会,秦规匆匆赶来,听水生说是秦刚有请,想着一定是很重要的事。

“规叔,您过来看看这个东西。”经过这几日的相处,秦刚正渐渐被秦家庄所接纳,他也习惯于彼此间这种更显亲昵的称呼了。

秦规也是第一回注意到这里,他好奇地用手摸了摸,又接过秦刚手里的铁棒在墙面上先是轻轻敲了敲,在其眼光的示意下,又使劲地敲了敲,便奇道:

“这东西像是石板,却又不像是石板,是什么时候竖在这里的?”

“是水泥,我和刚哥一起弄出来的。”水生难得能够抢到回答问题了。

“水泥?水泥是什么东西?”

秦刚接过话说:“前几日我和秦老太爷聊庄里水灾应对的事情时,就曾说过,一旦我们可以通过养鸭腌蛋,商贸赚钱之后,便需要筑坝修堤,以应对水灾。而水泥就是做这些事情里,最重要的一种东西。”

因为水泥的原理不太好直接解说,于是秦刚便换了一个角度先来问秦规:“规叔,你能告诉我,咱们庄上的砖窑为什么现在不再烧了吗?”

秦规知道他的话题会在后面,便耐心地先回答道:“当年修砖窑,就是图的后山全是黏土,取土烧砖花不了多少钱,又很方便。但是这砖块砌成的墙不能太高,高了会不稳,也就是一开始盖些房子使用,等庄子里的房子盖完后,这砖窑也就没有传什么大用场,当然也就停了。”

烧土制砖在秦汉时期就已非常成熟,所以才有“秦砖汉瓦”的说法。刚才秦规说的砖块砌墙高了不稳的重要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缺乏实用的粘合剂。

在水泥出现之前,中国人修建砖石结构的建筑,只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使用黄泥或其它的泥浆,只能勉强在砖块之间形成一点粘合力,经不起大力冲撞,甚至被风侵雨蚀一段时间后,就容易会出现稳固下降的问题。

另一种就是魏晋之后,有工匠无意中发现将糯米汤与石灰砂浆混合,就变成了一种异常坚固的建筑粘合剂。用它来粘合砖石,在完全干涸之后,砖墙会变得非常地坚固。

而这种方法的缺陷也十分明显——成本太昂贵了。

普通人连吃个米饭都显奢侈的年代,你要使用更贵的糯米来熬制米浆再砌墙。这也只能是皇家宫殿、达官府邸以及少数军事要塞才有可能、也有实力采用。

其实古人在这时距离混凝土的实践使用就差了一点点的距离,在这种糯米石灰浆的应用中,人们过度地理解了糯米浆的功效,总觉得最终的砂浆粘结得那么牢,一定都是那种感觉本来就很粘的糯米起了作用,却不知里面的石灰石起到的作用更为关键。

现代水泥混凝土的主要材料就是石灰石与黏土,这两种材料都不难找,然后就是加入铁矿渣与煤粉后进行高温煅烧。后面的材料以及煅烧工艺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