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上学开始,就一直是在前五名里徘徊,升了三年级之后,大哥帮我恶补了一下算术,就成了万年老二。
学习上的问题,语文,历史,地理,只要是文字方面的东西,我都不用家人操心,背书从来就是独一无二的。
每次背书,别人还在摇头晃脑的大背特背,我就已经站在老师身边背诵完了。
我们那时候,背书就是每天早上的事,谁背完谁就可以回家吃饭。
正常情况下,需要背诵的内容,书上都会有特别提示,在课文后面作业那里会分别注明这一篇课文是朗读还是背诵。
只要是背诵的课文,我头一天晚上写完当天的作业,就会提前预习新课文,每次至少熟读五遍以上。
然后,就该睡睡,该吃吃,直到第二天早上早自习的时候,打开书,仔细的再读几遍,就能熟练的背下来了。
这个诀窍还是偶然得来的。
记得读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反复的读一篇课文,一节课读了十几遍,结果等到老师讲课的时候,提出问题来了,我脱口就把课文的内容说出来了。
当时,自己都愣了一下,老师都迷惑了。
反复的查看课后作业,然后问我。
“好像是不用背诵啊,你怎么背下来了?”
当时,我也很懵逼,其实,我根本就没有刻意的去背书,结果读着读着就背下来了。
之后的学习中,但凡遇到需要背诵的课文,我都会提前预习几遍,直到能够熟练的读下来。
晚上读书的好处就在于,读完之后,马上就进入了深度的睡眠,睡眠充足了,第二天再背书,很快就背下来了。
需要背诵的知识,自己就已经找到了诀窍。
至于说算术,有大哥在呢,不明白的地方,在学校就问老师,回到家里就问大哥。
在老师和大哥的加持下,我的学习成绩就有了质的飞跃。
我这个万年的老二终于在小学毕业之前翻了身。
六一结束后,就是小考,我们小考毕业后,就是去当时的乡里读初中。
爸爸在我们乡相邻的镇上教书,并且教的是初中,我尽管参加了小考,最终还是要跟着爸爸去爸爸的学校读书。
因此,考试的时候就是仪式性的应付了一下。
这一年的暑假,我们家的窑洞也做好了,相邻的两孔窑洞,和供销社挨着的那一块地方,妈妈经过村委的同意买了下来,做了一个小窑洞。
这个小一点的窑洞就被当做了我们家的小厨房。
有了这两孔窑洞,我们家也就宽裕了不少。
从打根基到修建完成住进去,我们家的修建历程前前后后经过了三年。
这三年,二哥正在读初中,两个妹妹又太小,出力气的活大部分都是大哥在干,零碎活就是我和妈妈搭帮着干。
也许是生长的太快,也有可能是消耗的太多,等到我升初中的时候,两条腿的关节处就越发的疼了。
妈妈以为是受了风寒,除了冬天,夏天妈妈也让我穿着厚厚的棉裤。
这样的夏天,我的整个初中就都是这样过来的。
锁心扣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