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的决策无疑对整个战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8年3月11日。张凡所属华夏军开始对整个苏省进行接收,同时国军第22军也被我军打散重组,目前在第一军、张风的第二军、刘世杰的第三军后面,徐三胜任第四军军长。同时每个军部由之前的独立军升级到集团军区,下属三个独立军和配套空军海军!海军部队和空军部队在分出一部分给集团军后也升级为海军第一军和空军第一军。张凡在盐城重新部署了新的空军基地,在彭城不仅建造了五个战车工厂,还配套的兵营,电厂等完全按照金陵规模复制过来,在连云港区域建立了海军基地和空军分基地。
而且在领取了苏省统一奖励后,系统也得到升级。这次升级加奖励一共取得了
1:BM-13 多管火箭炮 300 辆(喀秋莎多管火箭弹发射车),同时系统解锁战车工厂可以生产该武器
2:v2 导弹发射车 20 辆。
3:航空母舰生产线
继续阅读!
4:阿拉斯加级巡洋舰生产线
5:- IXB型潜艇
BM-13 多管火箭炮,即喀秋莎火箭炮的主要参数如下:
- 长度:6.40米
- 宽度:2.30米
- 重量:5.2吨
- 炮车速度:使用 GMC 卡车底盘时可达72千米/小时
- 炮车行程:使用 GMC 卡车底盘时为385千米
- 动力装置:一台 GMC 型6缸发动机,功率91.5马力
- 悬挂车轮:6×6
- 发射导轨:16个
- 发射弹药:132毫米 M-13火箭弹
- 射程:8500米
该火箭炮采用载重汽车底盘,安装有8个呈“工”字型的导轨式发射架,可挂载16枚M-13型132毫米尾翼式火箭弹,能在10秒钟内将16枚火箭弹全部打出,形成短时间密集打击火力。由于避免了炮筒发射火箭弹时的高膛压和高度加速的应力效应,火箭弹发射时承受的加速度小,弹壁可较薄,增加了炸药填充量,其威力基本相当于152毫米普通炮弹,适合打击暴露的敌有生力量集结地、野战工事及集群坦克火炮。
V2导弹是弹道导弹,相关参数如下:
- 结构:一体式液态火箭(弹体弹头不分开)
- 全长:约14米
- 直径:约1.7米
- 离陆时质量:12,800~13,000千克
- 离陆时推力:27,000千克力
- 最大飞行高度:约为100千米左右
- 最大飞行速度:4.8马赫
- 推进方式:以乙醇(酒精)与液态氧当作燃料,两种燃料以一定比例通过管线引入燃烧室点火推进。管线设置在燃烧室壁旁,可起到冷却降温的作用,以防燃烧室过热甚至融化。在火箭的尾端,安置有被称为燃气舵的金属板,可用于改变气流,诱导火箭朝正确方向前进,也能用来改变火箭前进的路线
- 导引方式:传统的惯性导引。火箭点火后,液态燃料推进器将其推送到一定高度与速度,燃料烧完后,导弹通常会在抛物线的顶点(80~100千米),然后受惯性沿着抛物线继续射向目标。后期的V2也引用了电波导引方式,但误差高达公里计
- 有效载荷:可负载1,000千克的高能炸药弹头,射向300千米远的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V2导弹是一种具有极大杀伤力的武器,曾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阿拉斯加级巡洋舰
- 标准排水量: 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