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其实是有些一语双关的。
苏城不谈技术扩散的事,直接问:“中船怎么回答?”
“当然是不知道了。还能怎么回答?听说中船重工内部,还很莫名其妙。要不是外国人的询问,中船肯定是把他们当疯子了。”刘明浩说着笑了两声,道:“不过效果很好,我估计着,韩国方面可能是更相信了。”
苏城哑然。
刘明浩嘿嘿一笑,道:“巨型总段造船法的文件,你们整理出来了吗?”
“完成了。”苏城在大华实验室内招募了一批人,算是将巨型总段造船法的目录给整理了出来。
刘明浩拍手道:“那就没跑了,到时候,我就说是我们军方的技术就行了。正好我有个渠道,能把这个文件给传出去。“
“拜托您了。”苏城唱了个诺,也不问他那是什么渠道,回身看了看,笑道:“咱们今天就到这里?”
“哎呀,看我这个脑袋,说起这些事情来,就没完没了的。”刘明浩嘴上说着,脸上一点歉意都没有,又打了个招呼,才摇摇摆摆的撤了。
……
接下来几天,苏城和安尚宇等人,始终保持着亲切友好的交谈。
安尚宇数次提出想要购买大华实业所拥有的巨型分段造船法,都被拒绝。拒绝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似的。
到了周末中午,安尚宇眼瞅着刘明浩不在,在苏城耳边道:“苏董,我知道,您获得的巨型总段造船法,可能是军方研究出来的,但我们确实是有兴趣,假如能得到这套技术,我们愿意将LNG船技术免费出让。”
苏城一副很受诱惑的样子,终于还是道:“我无能为力,虽然我很想省下一笔钱,但此事不由我控制。”
“由那位刘先生决定?”
“是,不过你最好不要像现在这样,接触他。”苏城提醒了一句,不怎么认真的。
安尚宇自然不会真的听他的。
整个亚洲地区的政治结构都是偏的,韩国和台湾都向亚洲最先进的实体——rì本学习经验,除了科学技术之外,他们还学到了zhèng fǔ运行的模式。韩国财团在国际竞标的过程中,使用手段是常有的事。此时此刻,安尚宇也不会放弃对刘明浩使用手段。
不过,当这种手段失败以后,大华实业和现代重工的谈判反而变的顺利起来。
在中韩建交的大旗下,合作分享LNG船技术算不了什么大事。何况,中方自己已经掌握了一些高新技术。
苏城有意不谈分段造船法,转而从rì本获得相关的信息。这是一项已经沿用多年的老技术了,许多公开论文中都发表了相当的信息。苏城又有刘明浩的帮忙,自己又愿意出钱,没多久就得到了整套造船法的说明。
与此同时,大华实验室内部也没有停止对巨型总段造船法的研究。
对于知道方向的苏城来说,研究巨型总段造船法的核心问题只在于投入多少资金,需要多少时间而已。
韩国和rì本就不同了。韩国人虽然很重视这项技术,但要他们投入以亿计的美元,或者以万亿计的韩元,详细的论证是必不可少的。
论证出来以后,初期的研究也很难投入很多的资源,而是应该从较少的资源开始,根据研究结果,循序渐进的投入资源。这种方式是跨国公司常用的,能够在兼顾效率的情况下,减少错误估计所产生的成本。
按照正常的效率,韩国船厂最少要四年的时间,才会将巨型总段造船法当作一个xìng的创新来研究,并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才建造出第一艘以此为指导的船舶。
这是不容易的。尤其是第一艘船的建造过程,往往要争得船东的同意。
&n的造船法用在自己的船上,所以,光是为了得到船东的认可,就不知花费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