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部门在等财政部门拨款,财政部门在等资源采掘行业赚钱。最后转了一圈,谁都觉得条件不足,于是谁都不做事了。
中国当年要是学习西方的工业模式,21世纪的丝们想撸管,估计得先腆着脸皮借一盏煤油灯,然后漏夜抄写一本金瓶梅以资备用。那样的中国,种子依然是种在地里的,骑兵和步兵依然只会出现在战争丛书里,日本依然是敌国,只有说起玉米地的时候,才会引来一阵嘘声和面红耳赤。
伊藤信重和李政夫两人连中国通的水平都达不到,虽然紧张,但也没有真的想到自己会输。若非有个七八成把握,他们也不敢放弃补偿,签订这份竞速合约了。
于是,闲说了两句,二人又回到办公室,各自联络国内的公司。
晚餐在阿里克塞的大木屋里举行,他找厨师做了俄罗斯传统的罗宋汤,配上简单的咸肉和熏肉,再加上肉罐头和水果罐头,已经算是相当丰盛的晚餐。
苏城和伊藤信重、李政夫分别坐在长条桌的两边,并把主座留给了阿里克塞和他的妻子。
大家坐在了一起,自然要谈油田。
阿里克塞一会问问苏城,一会儿又向李政夫敬酒,大家都保持着相当的笑容。
一瓶伏特加下肚,阿里克塞的脸红了一些,笑呵呵的扣住杯子,道:“今天可不能喝醉,油田工作最重要。几位,你们觉得多长时间,能勘探出石油。”
伊藤信重哈哈一笑,道:“阿里克塞先生这么着急?”
“出油以前全是支出,出油以后全是收入。呵呵……我的资金不多,还是很希望早点看到原油。”阿里克塞摇着大头,满脸的笑意。
“这是当然,我们预计半年内就可以看到石油。具体的时间我也不能确定。勘探队毕竟才进入一个星期。”李政夫说话的同时,腹诽的想:已经得到了竞速勘探,你还闲不够快,要不是为了其他人的合同,谁在乎你。
阿里克塞吃了一口香肠,满意的道:“半年时间很好。苏董事长呢?大华实业能在半年内看到石油吗?”
“有机会。”苏城言简意赅。
李政夫嘿嘿的笑了两声,道:“苏董真是信心十足,是因为今天增加的勘探队是吗?一口气派出上千人。大华还真是大手笔。”
除了阿里克塞之外,其他三人都选择用英语交流。阿里克塞听翻译就有些吃力,此时不明白的道:“苏董事长在计划外增加了勘探队?”
“哦,不。今天来的勘探队。就是计划内的。”
“1000人的勘探队?”
“4支勘探队,总共1100人左右吧。”
“哦,听李先生的意思,您还会继续派人吗?”阿里克塞对这个问题很关心。他虽然不懂石油勘探,但人越多勘探的越快的道理。总是明白的。
苏城点头,道:“后续还会有支援。”
支援这个词的含义很广泛,既可以是勘探队,也可以是后勤保障。
尽管如此。阿里克塞也非常高兴的笑道:“苏董的作风我喜欢,人是最厉害的。比什么机械都厉害,苏联的时候。我们勘探石油,也派遣了很多勘探队。西伯利亚太大了,人少的话,什么事都做不成。”
“中苏两国确实有很多相像之处。”苏城端起酒杯示意,然后淡淡的抿了一口。
李政夫心里一动,扭向阿里克塞问:“如果是苏联公司做竞速勘探,您觉得会有多少人参与?”
阿里克塞也是聪明人,知道李政夫是想获取信息。但他举行这场晚宴的意思,本来就是要让双方获取信息,这样的竞争,才能促使他们使出全力。于是,阿里克塞笑眯眯的道:“如果是苏联的国家石油公司,在有必要的情况下,经常会组织1万人以上的队伍进行勘探,也就是20到30支勘探队。”
李政夫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