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乡

第一四四章公孙弘的奇妙之旅(5)(1 / 3)

第一四四章公孙弘的奇妙之旅(5)

云琅冷眼旁观……

公孙弘如同猴子一般在工坊里前后乱窜,并且专心于工艺流程,他如何会看不见。

大秦的匠作工艺妙到毫巅,其中以治器之能冠绝天下,虽说经历了战乱之后已经失传。

毕竟,大汉统一这片国土的时间还不到百年,关于大秦治器的传说依旧在工匠中心口相传,博学如公孙弘这样的人如何会不知道呢?

“老夫观马车作坊治器,如同流水般顺畅,比之大汉匠作高出一筹不止,这是何故?也是你西北理工之秘传?”

公孙弘笑吟吟的看着云琅问道,这一刻他不想错过云琅脸上的任何一个表情。

云琅摇头道:“这可不是我西北理工的法子,这种治器工艺名曰——流水法。

意思是说,一个人负责一道工艺,互不干扰,上一道工艺完成之后再交给负责下一道工序的匠人,直至马车整体完成。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再依靠高明工匠来完成整部车子,只需要一些精通自己那一道工艺的人通力合作来完成一辆马车。

高明的匠人很难得,只精通一道工艺的匠人却很容易培养出来,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单个的工匠离开了,或者故去了,并不影响整部车子的完成。

这样的法子,其实最早是用在军械制作上的,前秦商君想出来的法子,我西北理工可不敢夺人之美。”

“商君?你说商鞅?”公孙弘明显有些失望。

云琅笑道:“其核心要点不过是《秦律,十八种》中《工律》记载的第一句话——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

做到这些,大汉工匠也能做到大秦工匠曾经做过的事情。”

公孙弘皱眉道:“秦法?”

云琅叹息一声道:“这世间万物看似岿然不动,实则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前人总结,归纳出来的好东西,后人就有责任在批判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

摈弃坏的,留下好的,才是治世之道,如果对前人的功绩一言蔽之,我们谈何前进?

我相信,我大汉有海纳百川之心胸,不至于偏执到否定前秦所有的好东西。”

公孙弘只是笑笑,指着前面的另外一座工坊道:“那里是制作什么的?看起来很宏大啊。”

云琅心中暗叹一声,看来大汉官吏对大秦的一且都持否定态度,公孙弘已经算是比较开明的人了,连他都不能理解他的话,这让云琅对始皇陵的担忧又加重了一层。

“那里是造船工坊。”

公孙弘大惊:“造船?你云氏可以造船?”

云琅笑道:“这里的船不是少府想象的那种船,而是在制作一种平底阔船。

主要是用在渭水上的,您也看见了,随着上林苑的产出日渐丰富,向外运输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上林苑是产地,而阳陵邑,长安城就是销售地,如果仅仅依靠马车,不但费力还费时。

如果在上林苑渭水边上修建几座码头,上林苑的货物只需顺流而下,一日夜就能抵达长安,且不靡费人力,畜力,一艘船可以装载十余马车的货物,如此一来,上林苑卖到阳陵邑,长安的货物就没有那么昂贵了。

货物便宜了,购买货物的百姓就多了,反过来,上林苑就能生产出更多的货物。

上林苑能这样做,凡是渭水边上的州县其实也能这样做,一旦航道开通,渭水两边的州县很快就能富裕起来。

毕竟,全大汉的富户,都在长安三辅!”

公孙弘笑道:“云公此言差矣,渭水并非大河,夏秋之日水量充沛自然可以行舟,冬春枯水之时,很多地方只有五尺深,更有一些浅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