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娇李策

李策追妻(2 / 3)

,最多的是粮荒赈灾。只是以前没有写“济”字,但都由道士转交。

面对证据,百里曦瞠目结舌。

这件事是他买通安国公府的账房先生,查出的纰漏。原以为是一柄利剑,没想到竟帮别人扬了慈善之名,利剑刺入自己腹内。

“这……这怎么?”他扭头向三司其他官员,见他们竟然也交头接耳谈论起安国公府的慈悲胸襟,百里曦只得僵硬地转过头,问道,“为何是道士?为何都是道士前去捐赠?”

这个问题,御案后的人帮他回答了。

“因为叶羲啊,”皇帝神情激动,感慨万千道,“叶羲,未在朝堂却为国分忧,身处道观却救黎民百姓。朕希望这天底下,多些叶羲这样的忠良,少一些争权谋私的奸佞。朕自己,也会铭感五内。”到这里,皇帝似乎才想起来今日安国公府的人还担着罪名,便又和声对百里曦道:“卿继续审,继续审,这银两的去处知道了,想必你还有别的证据。”

一语惊醒梦中人。

今日大家齐聚一堂,是审问安国公府是否通敌卖国,可不是来表彰他们济世利民的。

百里曦的心提起来,手有些抖。

他不能输。

输了,安国公府便会飞黄腾达扶摇直上,吐蕃必然能同大唐和议,晋王就要解甲回京。

晋王的势力还太弱了。

如果不能在兵部培养足够多的亲信,不能利用战事囤积足够多的银两,那么即便获封太子,也难以在朝中站稳脚跟。

皇帝的儿子中,太多人虎视眈眈觊觎太子位。

血雨腥风的战役前,他们必须做足准备。

百里曦强装镇定,拿出一封信道:“这封吐蕃文字写成的信,是在安国公府中搜出的,还请礼部或者鸿胪寺的人。”

案件审到此处,大理寺、御史台、刑部、户部、兵部都有涉及,其余几部官员渐渐忘了饥饿,等着百里曦提到自己呢。

毕竟案情似乎已经有了转机,皇帝这会儿心情好,在君前露脸,也没有白在这里忍饥挨饿。

听要辨认吐蕃字,鸿胪寺卿王玄意立刻出列,赶在礼部之前,举起笏板。

礼部官员便有些不乐意,但想到王玄意是译语官出身,通九国语言,便也任由他出风头了。

皇帝颔首,王玄意便穿过一列列官员,走到百里曦面前,郑重地取过那封吐蕃信。

他先举起封面,郑重道:“这上面的确是吐蕃文,写着‘长安安国公府,叶将军台启,吐蕃兰城公主格桑梅朵’。”

这是信的固定格式,朝臣没想到他们之间通信竟然如此光明正大,顿时又是一阵嘈杂的议论。

百里曦放下心来。

是这封信,这是他亲自找长安的番邦人写下的。

里面写了格桑梅朵对叶长庚的诸多交代,其中一项,便是要得到大唐军机。格桑梅朵承诺,待事成以后,嫁给叶长庚,带他回吐蕃,继任吐蕃皇位。

这样的诱惑,也难保一个的五品将军不会动心啊。

百里曦屏息凝气,等待王玄意拆开信封,抖出信。

那封信慢慢展开,百里曦的眼神却突然僵住,他瞳孔微缩,身子向前走了一步,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

不对,怎么只有一行字?

在百里曦的震惊中,王玄意大声念出了信笺上的字。

“明德门,祝大唐国运昌隆。”

明德门?

祝大唐国运昌隆?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朝臣一面议论一面偷笑,若不是在肃静的朝堂,恐怕就要捧起肚子,笑翻在地。

在一片议论声中,皇帝问:“这是什么?”

没有人能回答他的话,只有叶娇施礼道:“启禀圣上,这是微臣写的。”

她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