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辰眼神一冷,眉毛挑了下。
这么听起来,怎么觉得,这明王要比庆王危险的多……
杨辰沉吟片刻,在椅子上坐下。
“嗯,朕心中自有计较。”
“这次朕召各位卿前来,最主要的就是这两件事。”
“其一便是这新政改革之事,无论有什么困难,必须推行下去,朕要在今年秋收时,见到成效!”
“各位卿,可要上心!”
仲晨带头,躬身道。
“陛下放心,臣等必定事无巨细,将新政落实。”
杨辰点了点头,话锋一转,语气森然道。
“其二,就是龙首面具人之事,新政顺利推行,见了效果。”
“朕的皇亲,估计也就坐不住了!”
“诸位,早做准备,到时候必有一场恶战!”
“但这一战,朕一定要胜!”
“这一战后,朕不想对大唐子民再动刀兵!”
“大唐的刀兵,应该是保家卫国时亮给外虏的!”
“这夺位的内战,不是朕想要的。”
“朕要的是大唐子民,吃饱穿暖!”
“是大唐国富民强!”
“是大唐盛世,万邦来朝的景象!”
杨辰铿锵有力的声音,让一众大臣热血沸腾。
“誓死效忠陛下!”
“誓死效忠陛下!”
“……”
一众大臣的跪拜声中,杨辰缓缓起身。
“各位卿,朕相信这大唐,在我们君臣的共同治理下,会国泰民安,兵强马壮!”
“朕与各位卿共勉!”
“陛下圣明!”
工部之中,杨辰又与一众心腹,嘱咐了新政的细节后。
留下众位大臣探讨,便在江瀚的陪同下,向工部后院走去。
那里是成大器工作的地方。
而工部正堂中,以仲晨为首的几位大臣,就新政改革之事,热火朝天的讨论起来。
遇到的问题难题,事无巨细,都搬上了台面。
杨辰的话,让他们本已寂静的心,再次躁动起来。
多年之后,当各国使节,来大唐朝圣之时。
面对万邦来朝的盛景,此时在屋中的大臣们,都会想起在今日,杨辰那斩钉截铁的话。
每每想起,他们都会热泪盈眶。
工部后院,杨辰又与成大器探讨了一番,弓弩改制的问题。
杨辰试用了下,成大器根据他的想法,改制后的弓弩。
射程足足比原先的制式长弓,提升了一倍。
精准度也有很大提升,最主要是有限射程,从曾经的三十五丈,已经提升但现在的八十丈!
这是一个质的跨越。
这让成大器对杨辰更是崇拜。
平日里不苟言笑,惜字如金的成大器,一见到杨辰,就如同一个话唠学生。
而每次他的问题,杨辰的回答,都能让他茅塞顿开。
“成卿,如果朕要用这弓弩武装一只三千人的军队。”
“需要多久?”
杨辰把玩着手中的弓弩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