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动如山,继续坚守大沽口。
而且,现在分兵过去早已经来不及了。
而且他觉得,英法联军再怎么也绕不过大沽口。
几日之后,超过两万英法联军完成了在北塘的登陆。
紧接着,联军攻打塘沽。
清廷在塘沽的守军不多,当然守不住。
很快,塘沽沦陷。
接着,英法联军从塘沽南下,连同海军一起,攻打大沽口北部炮台。
顿时间,大沽口炮台面临水陆夹击,危险之极。
直隶总督恒福立刻派人禀报皇帝,该如何是好?
是应该继续坚守大沽口,还是应该撤退。
……………………
历史上,这个时候的清廷是直接选择放弃坚守大沽口。
甚至天津都没怎么守,直接退到了通州。
而在这个世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僧格林沁和荣禄非常坚定地认为,应该继续防守大沽口。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的力量,比历史上要大得多。
最关键是,天津新军成立以来,百战百胜,几乎没有真正的败绩。
一时间,皇帝无法抉择。
而军机处,一下子也做不出决策。
这个时候,忽然有人开口提出,能否让南方七省联军,再一次北上支援呢?
再一次让苏曳率军支援?
但这一句话刚刚说出口,就立刻被所有人否决了。
开什么天大的玩笑。
上一次苏曳北上支援,立下了赫赫战功,结果非但没有封赏,而且遭到了德兴阿之子的刺杀。
朝廷非但没有捉拿凶手,皇帝甚至给凶手封爵升官。
皇帝当着朝廷众臣的面,说苏曳是逆臣,逆贼,死有余辜。
苏曳也表态和朝廷彻底决裂,只要皇帝在位一日,绝不复出。
不仅仅是苏曳,甚至田雨公、王有龄、徐有壬、沈葆桢也全部都皇帝罢免了。
张国梁和冯子材,也被罢免了。
现在整个南方七省的兵权,名义上在曾国藩和李鸿章之手。
你下旨让他们北上支援还差不多。
三希堂内,几个重臣争论不休。
“既然僧格林沁和荣禄觉得,应该继续防守大沽口,证明他们有意志,有决心。”
“但是直隶总督恒福却觉得,大军应该借着还没有合围的时机,直接退守通州,大沽口毕竟只是炮台防线,没有坚固的城池。而通州不一样,有坚固大城,洋人的海军无法进来,他们的舰炮也就发挥不了威力。”
听上去,双方都很有道理。
“瑞麟呢?他曾经和僧格林沁一起打过林凤祥和李开芳,他懂兵事。”皇帝问道。
很尴尬,这个世界的瑞麟已经被皇帝罢免了。
瑞麟其实在朝堂上并没有非常公开站在苏曳一边,但是他的儿子怀塔布,却在九江跟着苏曳做事。
所以,上一次皇帝公开说出苏曳是逆臣,逆贼之后,就罢免了瑞麟。
肃顺道:“皇上,要不要召瑞麟入宫?”
皇帝道:“不用。”
接下来,两方的意见依旧争论不休,一直到深夜都没有定下来。
但是,一定要快。
不管是守,是撤,都要立刻做决定了。
……………………
后宫。
皇帝依旧在沉思。
刚才其实没有人开口说,但是很多人都起了同一个心思,如果是苏曳来指挥这一场战事呢?
是应该守大沽口,还是应该撤到通州?
苏曳是指挥官的话,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