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木盆里。
邵玉清亲自监督整个过程,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中间他还顺便经了个商,赚了这么多的钱。
李云海四下溜达了一圈,跟林小凤说了一声还有事,便来到了南门口。
于是,他又仔细算了一下,说道:“正好513票!每家每户都投了票!”
李云海之前已经找家具厂家订制了1000多台电脑桌。
这边装修结束后,电脑桌也送了过来。
张永江和李明水,本身就是村干部,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讲话也颇有腔调。
当时,电视机刚刚开始普及,于是部分电视台利用电视这个媒介开始播放相关计算机的教育节目,特别是邀请了当时计算机领域的一些专家来授课。
家里的事情告一段落,李云海和林芝回到省城。
接下来,他就要正式开办西州第一家电脑培训学校!
80年代初,计算机已经被全世界公认为是现代化的标志,是实现“四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少年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学习计算机知识,想要掌握一门现代技术,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在全国空前高涨。
这天,李云海送她到单位门口,说道:“中午到我那吃饭?我做几个好菜,庆祝你高升!”
四层楼的教室,也足够摆放1000台电脑。
邵玉清早就留意到了这个标致的姑娘,接过茶来,问道:“这位女同志是?”
所以邵玉清这一票,投给了李德明。
而他心里自然明白,这一切都是大崽李云海策划的。
从那时起,李云海就有了想法,想翻一翻石板村的天。
邵玉清推测出来,李云海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发迹,多半得益于这个姑娘的帮助。
要开计算机培训学校,还需要教材!
由于当时各地区的计算机教学水平不一致,也因为是在试点期间,所以刚开始国家没有出版统一的计算机教材,更多的是由各省市的教育机构组织专家编写本区域的教学书籍。
李云海看了看那个羞涩的姑娘,和她聊了几句,见她口齿清楚,人长得也蛮清秀,便让大妹拿来本子,记下了这个姑娘的信息。
这天,李云海把沈秀兰、梅青喊到一起开了个会。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李德明能当上族长,今天又能当上支书,都是因为他有个厉害的儿子!
而且村里的工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做,513户人家,几千人口,每天不知道要发生多少鸡毛蒜皮的大小事情。
他又介绍了三个竞选人的基本情况。
李云海则自己编写了一套初级计算机教育课程,印刷了几千本,用来当作教材。
其他还要房租、水电费用、税收、各项杂费。
皮革大楼装修结束以后,正式挂牌成立了“四海电脑培训学校”的招牌。
村民们对这三个人都很熟悉,但该介绍的还是得讲一遍,这是题中应有之义。
李云海哈哈笑道:“这是很理想的状态。”
沈秀兰看他的眼睛里,冒着小星星!
这个男人,怎么这么会赚钱呢?
李云海其实也有一定的担忧,他是在吃螃蟹,阵仗搞得这么大,万一招不到人呢?
万一只能招到一两个班的学生呢?
甚至连一个班都招不满呢?
凡事皆有可能啊!
第二更,8000多字,求月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