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七百九十一章 加都御史衔,这岂不是…巡抚?(4 / 5)

主导。”

梁主簿道:“东翁为一省抚台,由东翁主持自是顺理成章。”

“京中赵阁老和韩阁老也是这个意思,只是……”周造面色现出纠结。

只是当初海禁不可开时,他已经向朝中多次表态,现在改弦易撤,脸面上挂不住不说,还容易落得官场同僚耻笑。

梁主簿苍老眼眸转了转,低声说道:“纵然东翁不能主持此事,也要将其留在布政使司,以便随时过问,想那市舶提举司才几品,那时候还不是东翁一句话?”

“我也是此意。”周造点了点头,目中现出盘算。

而就在周造与幕僚应对广州重建钞关之时,贾珩乘船也到了广州府城。

同船而行的广东布政司参政刘孝远道:“永宁伯,朝廷最近对开海之策再议,不知是什么主张?”

这段时间,这位广东参政一有时间就向贾珩进言开海的好处。

贾珩道:“刘参政稍安勿躁,近期应该会有圣旨降下,以后还要刘参政主持重建市舶提举司。”

“永宁伯放心,下官必竭尽所能。”刘孝远拱手一礼,沉吟道:“只是下官以何经制视事?最近广州城中就开海一事议论纷纷,广东巡抚衙门和布政使衙门杂音不少。”

贾珩道:“我向朝廷的上疏中提及过,先前市舶提举使品级太低,不足以抵挡地方插手事务,改设广州海关税务分司,由广东藩司参政,加都御史衔,专务该司,税银进项自此不受广东藩司收纳,由中枢统一调拨税银,一来向朝廷解送,支应户部,二来支应粤海水师。”

其实理想的是由内务府接手,但这势必让晋阳再次推向风口浪尖,而且不用说,齐浙两党一同反对,所以段不可行。

刘孝远闻言,心头微惊,问道:“海关税务分司,不受广东藩司辖制?”

加都御史衔,这岂不是…巡抚?

这位永宁伯真是好大的手笔,林兄的这个侄子……不得了啊。

巡抚全称巡抚都御史,而刘孝远一个三品参政,加都御史衔,虽然不至照巡抚品阶,但也与从二品布政使不相上下,相当于职权从此独立于广东巡抚和广东布政使。

贾珩道:“否则,市舶提举司提举不过五品,易受地方衙司欺压。”

他相信这个提议一定令朝堂重臣动心,而且不仅仅是粤省,闽省也可设海关,甚至松江府上海县也可以开阜通商,增设海关。

而且他相信这提议一定能实现。

开海的弊端,大家都知道,但关键是户部财源困窘,这时候能增加一项税源对齐党而言都是一件正中下怀的事儿。

所以,哪怕知道这是贾珩提议开放海禁,在内阁以及六部廷议之时,齐党官员大力支持。

而且贾珩在奏疏中提出,“以海关三成之银输养海师,以海师游弋涤荡海寇,北上平虏……”更是一锤定音。

无疑应证了贾珩当初所上《平虏策》所言,结合着先前东虏袭扰江南,先一步以水师威胁陈汉财赋重地,海师的重要性也为官员初步认可。

而对崇平帝而言,在两淮票盐法大行,两淮盐改初见成效的好消息配合食用,自然对开海之事再无疑虑。

见刘孝远目光微凝,心绪激荡,贾珩朗声道:“广东巡抚周造那边儿,先不用理会,堂皇大势之下,他做不了什么,再说他那些事儿,会有人去管的。”

周造背后站着的人,现在还在韬光养晦,不会主动与他发生任何冲突,甚至在关键的时候还要借重他倒杨。

刘孝远闻言,点了点头,心头涌起一股火热。

及至傍晚时分,贾珩终于再次返回广州府城用来招待京中官员的驿馆。

贾珩进入厢房,在濠镜来回奔波了几天,多少也有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