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七百六十章 安南侯:永宁伯气度恢弘,老夫佩服!(4 / 5)

按说,以他提调江北大南大营的权柄,似乎不需和叶真解释过多,但其实不然,叶真作为江南大营前节度使,对江南大营的影响力可比那些军将大多了。

叶真说道:“永宁伯有所不知,朝廷兵部有几年没有发饷,江南大营只能缩减实际经制兵额,有些兵丁不在籍。”

“叶侯记错了吧?这是沈节夫整顿清点兵额以后,暂且缩减经制,据本官所知,纵然江南大营的兵饷一时拖欠,后续兵部也都有补发,这些银子又是去了何处?”贾珩没有容许叶真在眼前打着马虎眼,点出其中的关要。

叶真沉吟说道:“永宁伯,有些都是多年的老弟兄,都是为国家流过血的好汉子,这般一下子离了江南大营,生计无着。”

贾珩道:“当年安南一战,距此也有十多年,朝廷优恤近二十年,何其宽纵?江南大营如今战力,如是先前水师大败,江南大营能否能守卫金陵不失?”

哪里有躺在功劳簿上躺一辈子的?甚至连躺几代?

“叶侯也是明事理之人,关于军将生计,据我所知,彼等军将这些年在金陵广蓄田宅,经营货殖,可谓积蓄丰厚。”贾珩目光咄咄地看向叶真,沉声道。

叶真一时无言,说道:“永宁伯所言是理,听说江北大营要将历年侵占空额饷银补缴七成?不少军将典当家财,将堪堪凑齐。”

贾珩冷声道:“近些年空额亏空,追缴回七成,已是朝廷仁至义尽,安南侯是老行伍,如是旁人整军,不杀的人头滚滚,岂会轻轻放过?江北大营整饬,彼等只是补缴一些银子,本官并未因罪一人。”

叶真闻言,一时默然,沉吟片刻,道:“不少部将凑不出空额之银,这般强迫下去,逼的家破人亡,也有失朝廷体面。”

贾珩思量片刻,说道:“银子的事可以慢慢商量,如是个别将校家中实在窘迫,朝廷也并非不通人情,可以酌情缓缴、减缴。”

也不能一味强压,需要让一步。

叶真闻言,心头暗暗松了一口气,说道:“永宁伯气度恢弘,老夫佩服。”

七成贪墨的兵饷要追缴回,对那些老部下而言,不少人估计都要跳脚骂娘,但现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而哗变闹事,只会引来朝廷的严厉镇压。

双方敲定此事,原本隐隐有些剑拔弩张的气氛渐渐放松下来。

叶真道:“永宁伯曾在《平虏策》中提及,拣选一支精锐水师北向征伐东虏,水陆并进,老夫认为的确为进兵良策。”

贾珩道:“在我大汉踯躅犹疑之时,东虏却已经亲王携寇泛海南下,欲以毒计乱我江南,江南江北大营的整军,重建水师当为急务,清剿海寇更是重中之重。”

叶真道:“犬子叶楷,从小深谙武艺,熟知水战,永宁伯既重建水师,想来也缺不少将校。”

这时,叶楷看向贾珩,拱手道:“末将叶楷见过永宁伯。”

贾珩看向叶楷,打量半晌,问道:“叶侯,令郎现在军中充为何职?以往都立国什么战功?”

先前就有所猜测,安南侯叶真要将其子打发到他麾下,为将来铺路。

叶楷回道:“先前在军中为四品参将,只是未得用武之地,并未立有殊功。”

贾珩道:“通州卫港之中,水师方饬,亟需贤才能士,叶参将如是愿往水军任职,可调入镇海卫中。”

叶楷闻言,凝眸看向一旁的叶真。

叶真面色顿了顿,问道:“平级调入?”

贾珩道:“先前海门一战,曾有小卒因功劳而越级升迁千户,如是令郎立下功劳,本官自当提拔,否则,骤登高位,人心岂能靖服?镇海水师方因海门大捷形成的争先风气也被败坏一空,本官之意也是将江南江北大营的水师集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