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五百四十八章 崇平帝:朕,朕悔不听,悔不听子钰……(9 / 13)

是向他委婉表达不满。

先前的工部一事,他揣摩圣意,顺水推舟,多半是被浙党一些人认为过于软弱,一味奉承上意。

韩癀心头冷意泛起。

这时,随着刑部右侍郎岑维山的跟进,殿中众臣,一时间掀起了对贾珩的口诛笔伐,此起彼伏。

最后,内阁阁臣赵默也图穷匕见,朗声道:“圣上,贾珩妄断军机,致使神京人心惶惶,更擅调兵马,惊悚视听,臣请圣上严惩!”

韩癀却意外的沉默,都察院左都御史许庐同样沉默,冷眼旁观。

继续阅读

而且俨然有从殿内向殿外扩散的趋势。

崇平帝看向这一幕,皱了皱眉,冷眼旁观。

见文臣纷纷附和,柳芳此刻更是得了势,看向那正拿着捷报翻阅的蟒服少年,冷笑了下,戏谑道:“怎么,贾大人还没有看够吗?”

此言一出,群臣面色复杂,不一而足。

魏王此刻看着群起而攻的一幕,都吓了一跳,不由看向那神情平静的蟒袍少年,山字无翼冠下的面容峻刻、沉静,一如玄水幽幽,平静依旧,让人看不出喜怒。

就在众人瞩目中,贾珩放下军报,却并未递给大一旁吃瓜看戏的永昌驸马和南阳驸马,而是抬起清眸,目光平静地看向崇平帝。

一旁的戴权,看着那少年,不知为何忽而生出一股怜悯来。

崇平帝看向那“孤立无援”的蟒服少年,心头涌起几分复杂,想了想,道:“河南官军虽然战力不足,但好在兵马齐备,战报上说,几路大军并进,围剿贼寇,又断绝了他们的水源和粮食,不过贾卿,先前也只是推演,军机内阁议事,岂能因言获罪?”

说着,看向群臣,沉声说道:“至于贾卿抽骑卒演训,以备不时之需,此事朕知道,纵无河南之事,贾卿尚要大备战东虏,况其为京营节度使,日常演训,有何逾矩之处?众卿不必再言。”

这是亲自下场给贾珩“挽尊”,当然也是力压众议。

毕竟是自己亲手提拔而来,一路栽培,先前也没少立着功劳。

宋皇后此刻看向那少年,雪颜玉容上同样有着几分复杂,弯弯眉眼下,现出怜悯之色。

按着正式的流程,贾珩就要叩谢圣恩,自承己过,这个事儿其实就算揭过去了,那么之后的弹劾,顶多是贾珩威信受损,天子也算仁至义尽。

然而,蟒服少年忽而抬起头,目光坚定,以一种金石清越的声音,朗声道:“圣上,汝宁陷落,开封危殆,此捷报和奏疏皆为贼寇大破官军之后,用以混淆视听的诡计,捷报为假,臣,请圣上明鉴!”

他方才经过仔细比对,回忆着先前在所阅河南都司的奏报,可以说发现了不少错漏。

首先是没有河南巡抚周德祯的题名,当然还有托词。

关键的是,郭鹏的笔迹对不上。

当然,这仍可以推脱说是文吏代写。

可种种巧合凑在一起,就是疑点重重!

崇平帝闻言,还未反应过来,面色怔了下,思忖贾珩其言。

然后殿中已然哗然一片,文臣武勋,藩王国戚均是惊疑莫名。

轰……

好似一颗炸弹扔进水里,激起了千重浪花。

捷报是假的?

为了固执己见,竟然编出捷报为假,贾子钰这是疯了?

“贾子钰,事到如今,还敢嘴硬!”柳芳第一个跳出来,怒斥着,然后面色一整,拱手说道:“圣上,贾子钰全无军机气度,为一己之见,信口开河,欺君罔上,置国家大事于不顾,臣要严参贾珩其人!”

一时间,群臣骚动,多有响应者。

庞士朗面色铁青,疾言厉色道:“贾珩,你是在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