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1988

第943章 王林的雄心壮志(4 / 6)

狼等老品牌纷纷陨落。

是的,美特斯邦威,这个有着纯正外国名称的品牌,其实是一家国产品牌。

左丹奴也是一家香江品牌。

无论是高端女装,还是大大小小的设计师品牌,都偏安一隅,很容易受到潮水变化的扰动。看似百花齐放,实际上没几个能打的。

有人问,假如洋品牌统统被封杀,国产品牌就能所向披靡吗?

让我们来梳理一下我国的纺织行发展史吧!

其实,这是一场原本可以赢的战争!

事实上,我国有全世界最好的服装制造工厂,在全球服装竞技中本应赢得一席之地。

我国现代纺织服装行业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恰逢全球纺织制造业中心迁移大潮,于是中国接棒东洋,凭借劳动力等红利,逐渐跃居全球第一纺织业大国。

此外,丰富的原材料供应来源,棉、麻、毛、丝产量大、区域集中,为我国服装行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服装业形成了一条贯穿纺织原料加工、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的现代化产业链,产业集群效应显着,深度参与全球分工。

我国已形成规模化服装产业集群60余个,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东南沿海地区。东部沿海五省,服装产量占比达70以上。

但是,我国比较知名的纺织服装生产企业,比如说申洲国际、鲁泰纺织、健盛集团等,主要的业务是为巨头代工,并没有自己出众的大品牌。

有业内人士评论,“华厦消费领域没有品牌,只有厂牌。”

何其可悲!

我们到底输在哪里?

如果深入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端倪。

我国服装市场海量多元、瞬息万变,在这片红海,企业长期获胜的诀窍不在于低成本的大规模复制,而有赖于经过时间验证的品牌故事、辨识度高的品牌调性以及充满创意的设计。

服装产业是一个上下游一体的复杂链条,环环相扣。透过表面的繁荣,从品牌力、产品力、渠道力,乃至人才团队、供应链、企业治理等方方面面来考量,我国服装企业与国际巨头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主要的差距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硬实力方面,我国自主品牌设计研发能力弱;对市场不敏感,产销分离,导致很容易触碰高库存的暗礁;企业管理层热衷于赚快钱,不够专注。

在生产端,我国许多自主品牌服装毫无灵魂,体现在两个层面:面料粗糙,也没有设计感。

正是因为我国服装市场无比庞大,国货品牌不需要成为大牌,只要随大流抄一抄爆款,吃下市场的一小块就能活得很滋润,而原创设计师却很难生存下来。

时尚潮流不断变换,这些企业竭尽全力追随,哪里还有时间挖空心思去锤炼品牌,或者投入巨额资金,开发新产品、研发新面料?

在销售端,自主品牌大多以加盟制跑马圈地,却也因此陷入噩梦。

虽然加盟制能快速做大业绩,但无法精准预测市场未来趋势,使企业产生“只要生产出来就能卖掉”的错觉,然而消费者并不买账。品牌不得不打折甩卖,却加剧自身的衰落,使企业进退两难。

一度称霸服装业的美特斯邦威就是因高库存而倒下,“库存之王”海澜之家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

服装企业最大的敌人,正是库存!

王林最开始不想做服装产业的原因也是如此。

前世的他,库房被水淹后,亏得一无所有!

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