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临安来的消息,李瑕也只做了议论。
他愈发懒得关注东南。
近来除了治理民生,另一桩要事便是关与成都的官员将领的互调,刘黑马就任成都、张珏转镇关。
这当然也是一种制衡。
李瑕反感宋廷对武将的过度制衡,却也不会学蒙古放任世侯久镇一方。
将刘黑马调往成都,本就是对刘家在军势力的削弱,招降之前便定下的。
张珏北上,则是重用。
可以预见的是,一旦兵戈再起,关陇才会是与蒙古交战之地,李瑕需要足够坚决的将领坐镇,并不敢用归附过来的旧世侯为统帅。
除此之外,李瑕确实对这些将领也没有更多猜忌了,毕竟他自己在军威望便极高,且从不曾放松掌兵之权……
此时又聊了一会政事,他遂起身道:“那这些事便请韩老安排,我去趟俘虏营,数日便归。”
~~
如今关陇一战之后李瑕所获的俘虏已经被消化了大半。
如刘元振、刘元礼兄弟便一直在整编那些汉军俘虏,老弱伤残者仔细登记好家小籍贯,放他们解甲归田,其余的则编入军。
至于蒙古俘虏,整编起来便慢得多,已被打散到川蜀各个地方的俘虏营,如在川西、川东建城,扩修蜀道、水利。
这些俘虏若想入伍,李瑕要求却多,首先便要学会说汉话,这便是颇难的一桩事。
好在俘虏营劳作虽辛苦,却都各自组织了汉话学堂……
“长生天之子不仅降于蒙古草原,天可汗爱四夷部落如一,长生天之下众生皆依其如父母,遂云,六百年而长生天降一子……”
这夜,汉往南,米仓道上的红庙镇俘虏营,一群蒙古俘虏正瞪大了眼看着前方在说话的全真教道士,眼露出迷茫之色。
却见一个小个子的蒙人上前,双目一瞪,便大声道:“听得明白吗?先给我学这句话,腾格里汗……天可汗……”
“天可汗。”
便有一名俘虏用汉话问道:“胡勒根将军,在山道里,就是天雷砸下,击败了六万大军吗?”
胡勒根哈哈大笑,道:“对,就是这个意思,你很聪明,已经会说汉话了?”
“会
亲,本章未完,还有下一页哦0啊,我会说汉话了。”
“那你明日不用去干活了,跟在我身边做事,好了,别打岔了,继续跟着道长们学……”
却也有几名俘虏低着头,心里暗骂了几句。
“叛徒,背叛了伟大的成吉思汗,咒你的子孙永远是奴隶……”
而就在俘虏营外,十余骑已策马奔至。
看守俘虏的守卫连忙迎上。
“郡王!”
“郡王!”
“带路。”李瑕翻身下马,径直向俘虏营走去……
~~
六月初。
一艘船只朔汉而上,李曾伯立于船头,目光泛思量之色。
自汉收复以来,他是进入汉官位最大、威望最高的朝廷重臣。
这次可谓是临危受命,须由他来遏制李逆之势。
当然难,陇西不受大宋统治已逾百年,要在这样的地方,于李逆眼皮子底下掌握住一支兵马,显然不易做到。
好在李逆名义上还是宋臣,汉依旧有不少宋臣,要做的唯有先收这些人的心。
凭官职,凭威望,凭段,尽力而为罢了。
但不知李瑕在汉威望如何,其人能耐又如何?
“节帅,看样子,李逆……”
“平陵郡王。”李曾伯道,“有些话私下来说说无妨,进了汉,须称他‘平陵郡王’。”
“是,平陵郡王似乎并未出城相迎。”
李曾伯点点头,打量着远处的汉城,只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