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三法司过审便是,这次告翰林院那帮翰林的是朕」
「陛下,待会儿于少保得到消息,应该会过来劝陛下仁恕,要不再听听于少保说什么」兴安斟酌了一下问道。
朱祁钰想想那个劝仁恕的于谦,就觉得头大,他这次饶过了三法司,动用了法司之外的法司,也没有提前跟于谦通气,他笑着说道「他来了再说,朕已经办了,他劝也没用,覆水难收。」
「陛下,于少保在门外候着。」小黄门走了进来,俯首禀报,说曹操于谦就到了。
「嗯,宣。」朱祁钰打算反驳不了就耍赖,他是皇帝金口玉言,已经批了的奏疏,难道于谦还能让他收回去不成
木已成舟,既定事实。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于谦俯首见礼。
「朕安,坐。」朱祁钰示意于谦平身。
于谦坐定,喝了口茶,稍微环视了一圈,看到没有摔东西,便安心的说道「还好,还好,还以为陛下被气坏了,看陛下精气神,虽然生气,但不至于气坏身子。」
「于少保听到了朕要缇骑们办翰林院,特来求情」朱祁钰直接开门见山的询问,大家合作十余年,不必要兜圈子绕弯子,没那个必要。
于谦则摇头说道「一群通敌卖国的贼人,臣为何要给他们求情臣只是担心陛下气坏了,若是陛下有气,臣就陪陛下下两盘反腐抓贪,让陛下顺顺气。」
陛下在反腐抓贪这个棋盘上的造诣,连反腐厅的吏部尚书王翱,都叹为观止。
「真的」朱祁钰有些恍惚,今天于谦居然不劝仁恕了要知道绕过三法司办得案子,那肯定是人头滚滚。
「真的。」于谦颇为郑重的说道。
他真的不是来劝仁恕的,于谦最在乎的就是大明的利益,他用的词是通敌叛国,而不是里通外贼,比朱祁钰一直以来的话,要重的多的多。
在于谦这里,陛下心里只要不拧出疙瘩来,那就无关紧要,左右不过是死几个读书人罢了,大明什么都缺,缺优质煤炭、缺优质铁料、缺黄金、缺白银、缺黑金石油,惟独不缺读书人。
陛下杀几个,能杀多少每天给陛下杀着玩,陛下行将就木都杀不完,说不定比之前还要多很多。
于谦比较担忧陛下心里拧出疙瘩来,这皇帝心里拧出的疙瘩,根本不好解。
所以他过来看看,若是没有,他就继续忙自己的去了。
「于少保如何看待最近朝中这些倾轧之事」朱祁钰有些疲惫的问道,既然不是来劝仁恕的,那就问问于谦对这些事的看法。
「陛下,最近事由,在臣看来,都没修一条京宣驰道来的重要,所谓天下第一阳谋的金刀计,和最近的事儿,就很像了。」于谦笑着说道「不过小道尔,不足挂齿。」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长了,总能找到类似的原型。
比如金刀计。
投鞭断流的前秦天王苻坚,手下有一个大将叫做王猛,此人是乃是魏晋南北朝功比诸葛亮的能人,这金刀计就是王猛所为。
朱祁钰立刻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说道「所谓天下第一阳谋,在朕看来,不能与隆中对相提并论。」
在朱祁钰心里,在古代天下第一阳谋就是诸葛亮的隆中对,无出其右,而在近代的第一阳谋是论持久战,再无与之可以媲美的国策了。
至于这金刀计,小道尔。
「臣以为是,金刀计看似左也是死,右也是死,可是这归根到底还是阴谋,鬼蜮伎俩,阴谋阴谋终究不登大雅之堂,
这金刀计更像是王猛的污点,而不是值得夸耀之事。」于谦对陛下的意见表示了高度的赞同。
王猛的评价应该更高。
可就是因为这金刀计,让王猛的评价一落千丈,本来足以成为历史长河一块中流砥柱的王猛,最终成为了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