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重返人生

第684章 所以你可以是个核物理科学家?(盟主‘半生不熟002’+更完)(2 / 4)

作,她们的基本工资为零,只享受岗位应有的配套待遇,连福利都没有。

当然,这里面其实也包括陆薇语,甚至包括关秋荷。

陆薇语现在虽然是拿到了前沿创新总经理的薪资,但在前沿公司的岗位工资是没有的。

关秋荷虽然拿到了前沿的股份,但在前沿没拿过薪水,实际上她的前沿天使合伙人这个岗位,是有很可观的薪资报酬的。

至于原因……

很简单。

方年定下了一条规则,在前沿办公室里的主要工资就是当初最先定级的那部分,也就相当于一个高级白领的水准。

重头是年终奖和股份分红,干两年手头上的纯资产都能在申城横着走。

毕竟也不缺其它福利。

而在前沿系其它公司担任的职务,则都有最长为一年的考察评估期。

能不能拿到额的薪资,得看这最长一年任期里的表现是否合格。

比如温叶的前沿CEO岗位薪资现在是0,等到今年公历12月31号进行综合评估,如果合格,就给补发这一年的薪资;

下一年度按比例涨薪,下一年度按高管通行的年薪制标准发薪:每月发放一个基本工资,年底再发放剩余部分,额外还会有一些分红或者奖金。

如果不合格,也会补发这一年的薪资,但标准一定会低于薪的100%,甚至只发60%都有可能。

再有就是刘惜,刘惜是不在外界露面的大CFO,她的薪资如果能拿,其实是会挺夸张的,更何况刘惜基本是100%能拿到额。

具体到前沿系,实际案例是陆薇语去年拿到前沿创新总经理薪资的83%。

至于前沿系的其它高管却并不是这个形式,他们是按照通行年薪制标准发放。

额外也会有一定的分红,毕竟前沿系都算是独立注册过的工资,是可以分享股份给高管,乃至……

前沿系会在合适的时候向员工层大量分享股份。

具体方案还在方年的构思中。

大概率是效仿菊厂的模式,让大量本公司员工持有本公司的虚拟股份。

不过方年对菊厂现行的模式还有顾虑,就算方年不了解后来的菊厂,但现在网上一直有不同的声音。

菊厂的模式里面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它是每年确定哪些员工可以认购的股份数量,员工拿钱购买。

而多数员工会因为个人资金不够充足,会在菊厂的帮助下跟一些银行签订一份个人助业贷款合同,以用于购买公司股份。

根据相关消息,到今年为止,一些银行总计向菊厂员工提供了超过100亿的贷款用于购买公司股票了。

这个部分存在特别大的争议与相关风险。

甚至沾着‘非法集资、骗局’的名头。

反正最终是监管单位在11年年底叫停了这种模式。

实际上前沿办公室就是这种模式,但人员数量少,前沿也不提供银行方面的支持。

方年仅支持让温叶她们自筹资金。

能买多少买多少。

当然也有不同的地方。

进入前沿办公室,最起码享有1%的纯粹分享股份,这部分不要花钱。

按照总股本5亿股来算,是无偿拿到500万股,也不算少。

而且方年是单方面给前沿的股份订了个比较低廉的价格,每股7块2。

若是按照估值计算类办法,把温叶她们卖了都买不起一万股。

额外的,虽然方案还在方年的脑子里构思,但具体事务已经开始逐步往下推进,最先试点的是隶属于前沿创新的前沿女娲实验室。

这也算是前沿建立内部公司生态体系的一种优势。

可以内部小规模试点,遇到问题就慢慢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