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斟酌着说“其实我有点好奇,现在你想的将来是怎么样?”
周宽回答道“其实一直没变过,几个亿票子、几个铺子、几栋房子、几辆车子,现在也算是实现大半了,剩下的就慢慢来。”
“至于原本没太大期待的另一半……不多说你也知道,再没有更合适的了。”
说起憨憨,开着车的周宽眼睛里都特别有光彩。
周钰莞尔一笑“我早就说了小林很不错,你非跟自己较劲,还好没错过。”
略顿,周钰又说“其实我问的是实现了这些以后呢?”
这次周宽稍有沉默,脑子里转了好几圈才斟酌着说出来一句话“大概可以统称为经营生活。”
“或者说好好生活吧。”
周宽面色欣然,语速不快不慢的说着“不用操太多的心;
一日三餐不必多贵的食材,吃得舒心就行;
到哪都有个自己的院子跟憨憨一起种种花花草草啦;
闲了就去公司转几圈,发号施令也好,过过老板瘾也罢,反正都能兜底;
累了就跟憨憨骑着车去流浪。”
听得周钰都很有点心生向往,啧啧称叹“这上了大学就是不一样,用词都精准多了,简单两句话说得我都有点羡慕小林。”
“哈哈……”周宽笑了起来。
“……”
最后,周钰偏头望着周宽,面上笑容收敛了起来“这二天怕是不会安生了吧。”
周宽轻轻一笑,语气随意的说“我你不用担心,家里那边也知道,再说我特地提出电子商务产业试点,就是想着顺便解决一些小‘矛盾’。”
“……”
…………
回到白华后,周宽跟周钰在太平吃了午饭,在店里跟陈文茵扯了闲,三点多才回嘉鱼桥。
许是嘉鱼桥这边厢的人们大多恋家。
在小年前一天,大多数年轻一辈都从各地赶了回来。
除了周宽的伯伯周远武一家都没回来;他们家赶时髦,在周远武的大女儿周雪的安排下,去旅游过年了。
有多数年轻一辈之间有两年没碰面了,比如周宽算下来是有两年没见过除了周钰以外的年轻一辈……
老周家屋前地坪里摆了两张牌桌,此时男女老少围了一大堆,热闹得不行。
连周宽跟周钰下车都没人留意。
还是周宽走过去凑热闹才有人发现。
旁边一年轻人见到周宽,上下扫量着“咦,周宽,这两年不见,大变样了啊,刚才开车回来的啊。”
周宽认出了年轻人,笑着招呼“好久不见,阳哥。”
顺便从兜里掏出一包中华,挨个跟年轻一辈招呼、散烟“亮哥。”
“九哥。”
“……”
该说不说的,嘉鱼桥这旮旯跟周宽差不多同龄的就他一个坚持到了高中毕业并上了大学,两辈子都是这样。
其他都是不想上,或者直接去上了职高。
周宽上学算早一点,基本上都是喊哥,也有那么一两个按辈分是必须得喊名字才行,因为小周宽一辈。
亮哥接过香烟,打趣了一句“你这大学上的,怎么还学会抽烟了,抽的还是中华。”
“是啊。”
然后就有长一辈的中年,像是直叔他们跟着说了起来“你们远初伯伯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周宽没回来顶多抽个芙蓉王,周宽一回来立马就换中华了。”
“周宽自己又不怎么抽烟,真奇怪!”
“……”
又说“你们还不知道吧,现在对面那条路要硬化了,还要修机耕道,我们都在说嘉鱼桥出了个人物,我们呐,都觉得是周宽。”
“尤其是现在你们都回来了,一看就更只有周宽像那么回事。”
“看着就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