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无双

第453章 一早一晚,合并捡漏(2 / 3)

的“翠毛蓝”,所用青花钴料是云南的珠明料。

而吴夺要买的康熙赏赐纳兰性德的青花方斗笔筒,发色淡翠,所用青花钴料是浙料。

康熙官窑,早期到中期的青花器,大多用的都是浙料;中期到晚期,才开始用云南珠明料,出现了经典的“翠毛蓝”。

上手翻底之后,吴夺才知道还有一点很像的地方,那就是底款,也是六字篆书大清康熙年制。虽然写得不一样,但确实都是篆书。

吴夺上手之时,就顺带听了听。

没错,这就是一件康熙晚期的官窑。

没想到,以前没见过的实物,这一次居然见到了。看来,康熙晚期官窑出现过极少的六字篆书款,不是瞎传,是真的!

吴夺听完之后,轻轻放下,将两只青花方斗笔筒并排摆在一起,又看了看。

这两只笔筒虽然都是山水画片,但是内容不一样,捡漏区的那只,清丽疏朗;胖老头儿后拿出来的这一只,多了亭台楼阁和游人,而且山水风格更为雄壮。

加上青花发色也不一样,所以形制和大小一样的两件笔筒,带给人的却是不同的视觉感受。

各有各的美。

胖老头儿点了点他从锦盒里拿出来的那件,“这一件,我报价一百万!所以,你相中那件,报价十万,高不高?”

“一百万的这件,是开门的康熙晚期的官窑笔筒。”吴夺的话只说了一半便停了,剩下的话就不需要说了。

因为康熙赏赐纳兰性德的这件笔筒,除了吴夺,没有人能“看”出其中的秘辛;应该不会当成康熙早期官窑看,只能当后世仿品,而且还仿得有点儿“不伦不类”。

“我明。”胖老头儿不自觉又吐出了粤语发音,他自然明白吴夺的意思,“但是,既然摆在捡漏区,不是都和你一样认为的。”

老头儿的意思是,我卖给你,就丧失了以后碰上想捡漏的棒槌当成康熙官窑出高价的机会。

若有人认为是康熙官窑,那么判定价值和胖老头儿后拿出来的笔筒一样,能值一百万,有人想捡漏的话,说不定几十万买呢?

当然,这样的机会也未必好碰,但现在吴夺想仨瓜俩枣买走,那是不可能的。机会再不好碰,也比这么点儿钱值得等。

而十万的话,那就可以了。

吴夺看了看胖老头儿,他这生意做得很精明,也很细,是在寻找平衡中的最大利益点。

“您多少再让点儿。”吴夺笑呵呵开了口。

胖老头儿皱了皱鼻子,“昨天那个年轻人也是这么说的,我让了,结果走宝了。”

“您都说了,他是个高手,我可不是。”

“这件你要不要?”胖老头儿又指了指后拿出来的笔筒,“要的话我可以一起给你优惠的。”

这一对其实很有意思,形制一样,大小一样,底款一样;却又一个是康熙早期,一个是康熙晚期,山水风格不同,青花发色不同。

若是摆在一起赏玩,确实很有意趣。特别是这么摆了一会儿,吴夺还真有点儿动心。

“这一件优惠点儿,这一件送我。”吴夺分别指了指两件笔筒。

胖老头儿哈哈大笑,“后生仔,羊毛出在羊身上,说穿了,不过还是一笔账。这两件,一件我报一百万,一件我报十万,加起来是一百一十万,优惠,只能在这个基础上优惠。”

“那就劳烦您报个价我听听。”

“一百零八万,这个数字好听。”

吴夺没想到他只优惠了两万块,“老先生,您优惠得也太少了。”

“我赚你钱,赚到明处,就是这么个行情嘛!”

“那可不好说,万一这两件您都是捡漏来的呢?”

“那你也报个价格我听听。”

······

胖老头